9月24日下午,德州市中医院在门诊楼五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第七期中医经典论坛活动。本期名家讲座环节邀请德州市名中医、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希良进行专题授课。
刘希良以“基于《黄帝内经》关于肾理论的总结与思考”为题,就《黄帝内经》中关于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深入讲解,重点介绍了“益肾活血通脉针法”的临床应用。该理论强调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化气,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刘希良总结的针法以百会、肾俞、关元、太溪等为主穴,具有益肾填精、活血通脉之效,适用于肾虚血瘀型高血压、眩晕、失眠、腰痛及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该针法已于2021年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华,为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
在案例展示环节,德州市中医院青年骨干医师姚卫卫以“《黄帝内经》中的妇科智慧——从经典理论到临床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该经典著作对女性生理、病理的深刻见解。她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基础,详细解读了女性以“七岁”为周期的生理变化规律,强调“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女性生长、生育及衰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天癸”对女性第二性征和生殖能力的关键影响。结合临床,姚卫卫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肠覃、石瘕、血枯等疾病的解读,强调灵活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通对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崩漏的三个典型案例分享,体现了“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分阶段治疗思想,彰显了《黄帝内经》在当代妇科临床中的深远价值。
互动交流环节,德州市中医院青年医师张飞飞及规培学员房秋阳、杨润轩围绕《黄帝内经》的精选篇章,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临床实践,畅谈读书心得。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医师及规培学员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掌握水平,强化中医临床思维与理论素养,培训结束后,科教科联合中医经典研究室,秉持“以考促学”的理念,面向全院40岁以下青年医师以及全体规培学员开展了中医经典理论考试。
本次培训是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彰显了中医人赓续岐黄薪火的使命担当。今后医院将持续搭建中医经典学术平台,推动中医经典教育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经典功底、临床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中医人才注入新动能。
(供稿单位:德州市中医院 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