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铭)9月15日至21日,以“聚才兴黄 ‘梅’好有你”为主题的黄冈人才周黄梅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从院士科普传经到青年人才攻关,从校企合作签约到精准服务上门,黄梅县紧扣“人才引领、产才融合、服务赋能”核心思路,以一场场特色活动厚植“爱才、尊才、重才”土壤,推动人才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搭好平台,聚才引智
让英才近悦远来
“刚到黄梅就拿到人才津贴,还能和各领域专家聊发展,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太暖了!”在县委组织部主办的“青智聚黄 共话发展”高层次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县财政局干部梅雨婷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人才的心声。
这场汇聚40余名医疗、教育、农业、高新企业人才的座谈会,既是思想碰撞的“交流会”,更是政策兑现的“暖心会”——8位青年人才代表围绕黄梅“十五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提出12条建设性意见,县委组织部当场拨付67万元人才生活津贴与拔尖人才培养经费,让“政策红利”直达人才心坎。
产业一线同样搭建起人才成长的“舞台”。团县委在科普达高分子材料公司举行“攻坚破局 智创未来”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黄冈市青年拔尖人才李超带领团队扎根研发一线:“突击队帮我们对接了高校技术资源,目前3个光电线缆材料攻关项目已进入试验阶段,突破产业难题更有底气了!”县妇联则聚焦巾帼人才,举办“巾帼献智 共促发展”沙龙,30余名企业女高管、返乡创业女带头人围绕职业教育提质、黄梅戏保护传承碰撞出8个合作思路,其中“非遗进校园+文旅融合”项目已被纳入县文旅局重点调研课题。
科普平台更让人才智慧惠及万千群众。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从求学与科研路上的回望与感悟谈科学精神》为题,为黄梅一中200名师生作专题报告,全县中小学同步直播惠及数万青少年。
“听桂院士讲坚持的重要性,我也想当农业科学家,帮家乡水稻提质增产!”黄梅镇中心小学学生的心愿,正是黄梅以科普赋能播撒“科学种子”的生动写照。此外,县园林绿化发展中心还组织设计人才赴江西德安、柴桑开展楚派建筑形制专项考察,以“走出去学”提升人才实践能力,让平台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让产才同频共振
“这款高柔性机器人电缆,目标是实现‘500万次弯折不断电’,为机器人打造‘永不疲倦的神经’!”在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研发试验中心,研发经理胡旻正带领团队开展极限性能测试。该公司牵头的“高柔性抗干扰机器人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不仅入选黄冈市2025年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还获20万元资金支持,即将实现产业化突破。
这样的“产才融合”案例在黄梅遍地开花。围绕光电通信、现代染织、新型材料等“双百亿产业”,黄梅县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度携手:科普达高分子材料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实验室,将拉伸流变挤出技术落地光电线缆材料领域;龙源石膏联合西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加速石膏功能性材料研发转化;宇星水钻携手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成立超硬材料研究院,突破技术瓶颈并升级产线。
“以前是我们找技术、找专家,现在专家带着团队来车间,把实验室成果‘翻译’成生产线语言。”宇星水钻生产负责人说。
人才不仅在实验室攻坚克难,更在生产一线破解难题。威艾彼农牧依托专业人才团队推动养殖技术数字化转型,精准控制饲料成本与养殖周期;东盛纺织通过技术人才革新生产工艺,让产品在长三角市场占有率提升15%。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梅县已引进产业人才400余名,推动技术成果转化17项,攻克产业共性难题9类,“产业吸引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
厚植沃土,优化服务
让人才安心安业
“律师不仅帮我们分析劳动纠纷风险,还修改了合同模板,真是解了燃眉之急!”9月18日,县司法局“才助乡兴服务直达”活动中,东盛纺织负责人的连声感谢,道出了企业对精准服务的认可。当天,5名专业律师深入12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发放《企业经营法律指南》80余册,为企业发展筑牢“法律防线”。
打通产才对接“最后一公里”,更显服务温度。在县科技经信局组织的“才企联动 才产融合”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上,20余家企业的工程师、硕士代表敞开心扉提诉求。针对威艾彼农牧提出的“养殖技术信息壁垒”问题,该局当场联系农业农村局,推动筹建养殖产业专题对接会;面对多家企业“产学研合作难”的诉求,迅速梳理5所高校资源,计划10月联合人社局开展“校企对接会”,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需求有人听、难题有人管”。
细节之处更见真心:科普报告会上为老年科技志愿者准备的大字版资料,人才座谈会后建立的“人才诉求台账”,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黄梅县不仅靠政策引才,更靠“走心”留才。
正如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镇所说:“我们不想让人才工作成为‘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次次精准服务,让人才在黄梅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此外,县妇联启动“黄梅巾帼人才库”建设,首批吸纳53名女性人才;县科协计划与桂建芳院士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每年开展2次科普进校园活动,让人才服务从“一时热闹”走向“长效常态”。
“以前只知黄梅是文化大县,没想到这里产业活力、人才政策这么好!”黄冈师范学院材料专业大四学生小陈,已与宇星新材料签订就业意向书,“明年毕业就来黄梅,在这里实现职业理想!”
人才周虽已落幕,但黄梅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从未止步。如今的黄梅,正以“聚才兴黄 ‘梅’好有你”的满腔诚意,让更多英才扎根;而每一位选择黄梅的人才,也正以智慧与汗水为笔,在这片热土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