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杨文漪、通讯员韩子豪)食用油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如今在武汉,这项关乎“舌尖安全”的监管工作,因AI技术的深度介入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准与高效。记者近日实地探访获悉,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在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中,创新引入AI“电子眼”作为“云监工”,实现对原料入库、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链条的24小时无缝智慧监管,为市民“油瓶子”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
在武昌区湖北中昌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接收区,一辆运油罐车缓缓驶入,它面临的第一个“考官”便是高处的AI摄像头。罐车车牌自动识别登记、过磅称重、检查铅封是否完好……一系列操作被AI“电子眼”实时记录、自动分析。
“我们对每一车原料油都实行‘批批检’,检验合格方可卸油。”企业品控人员一边在罐车顶部取样口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市场监管人员则可通过系统同步调阅企业台账、票据及证明文件,而AI记录下的全流程影像,成为了事后追溯最直观、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链”。这套系统尤其针对即将于明年2月实施的国家新标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实现了对运输环节的前置精准管控。
走进洁净的灌装车间,只见不同颜色的管道上涂有醒目的分类标识。“绿色代表花生油,黄色代表菜籽油,通过颜色管理,能从源头防止因工人误操作导致的‘串油’风险。”企业负责人解释。与此同时,AI“电子眼”正如同不知疲倦的“超级质检员”,持续监控着车间卫生状况、设备清洁维护是否到位,并能自动识别工作人员未规范穿戴工作服、现场发现有害生物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企业和监管方发出双向预警。
在成品区,监管人员结合AI记录,仔细核对每一桶油的标签标识。“确保产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等信息真实准确,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最后一道关卡,AI让我们的监管视线延伸到了每一个细节。”一位现场监管人员表示。
企业负责人现场向记者演示了手机端的市场监管“阳光工厂”平台。轻点屏幕,油罐区、生产车间的实时画面一目了然,AI分析结果实时推送。这意味着,监管已从过去的定期抽查,升级为现在的全天候“云值守”。
市市场监管局监管人员表示,监管中引入AI自动识别违规行为,是保障散装植物油储运安全的创新之举。本次食用植物油专项行动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以AI技术赋能提升食用油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守护市民“油瓶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