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摄影 陈羽啸
9月26日下午,《东坡大家讲·第二季》走进眉山市美术馆,在“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现场,三位策展人谢可人、张家伟和翟晓楠,为现场观众深入解读“三苏与巴蜀”。讲座结束后,来自四川工商学院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这场“找三苏”的故事。
“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上陈列古籍
为什么要讲“三苏与巴蜀”?在眉山市美术馆谢可人看来:“三苏不是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凭空出现,他们是喝着岷江水、踏着眉山土长大的,他们的思想、性情、文风,都深受巴蜀的山川地理与人文氛围的影响。”
来自四川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8班的唐艺文感触颇深:“行径于展厅中,从生动的三苏文化地图,到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每一处都在诉说着三苏与巴蜀的深厚渊源。那些或苍劲或飘逸的书法,或细腻或雄浑的绘画,仿佛让我穿越时空,看到了三苏父子在巴蜀大地上的文化足迹。文创区的特色周边,更是让古老的文化有了现代的表达。”
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在“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现场
“三位主讲人老师层层递进的分享,揭秘了三苏的交游往事,了解了他们的‘朋友圈’,构建了清晰的认知框架。2024级汉语言文学三班魏丽燕向记者说道:“当我们亲临展览时,听着讲解与展品对视,那些文字里的知识瞬间鲜活了起来,拓展了我对三苏的认知,也更是身临其境地进入他们的世界,看三苏文化传播各地。这场‘讲座+展览’的体验,不仅是一次三苏文化的浸润,更让我对巴蜀大地孕育出的这份人文底蕴,生出了满心的敬畏与热爱。”
“不是我们在‘做展’,是我们在‘找三苏’——在古籍里找,在山水中找,在巴蜀人的心里找三苏的故事,不是“过去的故事”;巴蜀的文化,也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化”。当我们在展厅里看到苏轼的诗、看到巴蜀的山、身边人的笑脸时,就会知道——三苏还在,巴蜀的文脉还在,我们的文化底气,也还在。”谢可人说道。
上一篇:新西兰宣布了: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