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见习舆情分析师 谭景天
据媒体报道,国庆假期前,多位家长反映,遇到购买儿童机票价格高过成人票的情况。调查发现,价格倒挂往往出现在第三方平台,主要原因是平台为成人提供了不适用于儿童的优惠政策,也有部分平台没有全面对接儿童票优惠政策或擅自加价,让公众质疑航空优惠政策成了“空中承诺”。
认知落差:优惠期待遭遇市场现实
公众对儿童机票的不满,藏着对政策性优惠的固有期待。在服装、餐饮等消费场景中,儿童产品价格高于成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多能理解儿童专属服务的成本差异。但 2004 年“按成人全价票50%计算”的政策规定,在公众心中简单且固化地形成“儿童票必比成人票低价”的认知,政策背书冲淡了航空业的市场化属性。此外,儿童机票所包含的绿色通道等福利,实际体验中未形成足够突出的差异化优势,付费获得感不足,家长自然无法像接受其他领域儿童产品那样包容其价格。而站在航司角度,成人票折扣本质是市场化营销手段,类似商场针对特定商品推出的限时促销,目的是平衡淡旺季客流、提升座位利用率。某类商品价格降低,并不意味着比它低价的关联商品也要同步降价,这是市场定价的基本逻辑。更关键的是成本现实,市场化运营下成人票淡季三至四折已成常态,若儿童票在折扣基础上再打对折,廉航等成本敏感型航线可能逼近运营底线,最终或削减儿童服务,或通过抬高全价票来平衡损失,反而让空中优惠更难落地。
诉求困境:权利主张陷执行难题
公众要求儿童票与成人折扣票同权具有合理性,但许多家长呼吁“以成人实付价为基准半价计算儿童票”的一刀切做法在执行中难避问题。航空票价远比铁路复杂,成人票随供需实时浮动,同一航班不同时段、舱位价格差异大,儿童票价该锚定哪个价格缺乏统一标准。且成人票常含限时限量促销优惠,类似单次外卖餐券,儿童票若要在此基础上再享半价,既突破优惠边界,也打乱航司定价逻辑。应该认识到当前更突出的问题是优惠执行中的不透明与乱象。2009 年民航局已明确“儿童可选择航司其他票价”,但部分平台并未主动提示相应方案,导致条款沦为纸面权利,家长因不熟悉规则,误以为更高价的儿童票是唯一选择,被动花冤枉钱。即便部分家长知道儿童若选择购买成人票可申请免除部分燃油基建费用,但还需与客服交涉、提交材料,流程繁琐。部分平台还存在强制成人会员优惠不覆盖儿童、擅自叠加服务费等问题,进一步扩大价格差。
破局关键:规则更新与透明落地
要避免空中优惠变为一纸空谈,一方面需推动规则与时俱进。二十多年前确立的优惠基准,已难以适配当下成人票普遍折扣的市场情境,应结合航空业市场化特点更新规则,明确儿童票价格的合理区间,同时允许航司根据成本与服务差异设计不同方案,既守住优惠底线,也为航司预留运营空间,避免单一规则导致的矛盾。另一方面,信息透明是让优惠落地的关键。要求航司的购票渠道清晰公示儿童票的价格构成、服务福利及退改签规则,杜绝擅自叠加服务费的行为,保障家长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提供多元选择信息,通过系统自动展示不同购票方案的价格对比,帮家长直观判断最优选项,明确告知家长儿童可选择购买成人折扣票,并同步说明后续免除机建燃油费用的具体方式,甚至在完成儿童身份认证后可以直购减免了相应费用的成人票,让“空中”优惠速直达、可落地。
专题:东湖观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