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小长假期间,西双版纳融创茂广场迎来了一场独特的助农消费集市,虽然规模不大,却充满了浓厚的乡野烟火气息。集市上,来自本地农户的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包括茶叶、香米、野生蜂蜜、腊肠和百香果等,充分展示了当地的自然馈赠。农户布鲁得兴奋地分享道:
“今年的新米最受欢迎,颗粒饱满、米香浓郁。此外,还有我们自家果园种的夏威夷果、营养丰富的黑花生,以及风味独特的农家酸笋。所有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种植和制作的,保证了原汁原味。”
在这个平日里充满现代商业气息的场所,集市如同一座汇聚民族智慧的“非遗博物馆”。来自云南哈尼族、基诺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以展示,观众能够零距离感受到刺绣的细腻、砍刀布的质朴、织锦的华美以及傣医药的神秘。这些技艺不仅静态展示,传承人更是与观众热情互动,耐心讲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
商户仕纳表示:“我把我们哈尼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带到了现场。这些织锦和手工艺品,都是我们村妇女们一针一线制作的。我们不仅在现场展示,还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人感受到哈尼族文化的魅力,讲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民族故事。”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活”了起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增收的双赢局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韩艳表示:“我们邀请了嘎栋街道三个村委会的村民前来参加,旨在帮助他们拓宽销路、增加收入。”
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周边农产品得以畅销,附近农户也享受到了经济效益,非遗传承人与普通农户与文旅市场紧密相连,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最终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和谐局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