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国发表联合声明,它们说了什么?又为什么说哈马斯时代将结束呢?
最近,埃及、约旦、沙特、土耳其等八个国家,凑一块儿发了份联合声明,硬是把胶着的加沙局势往前推了一大步。那么这8国到底说了啥呢?
主要说了三件事:首先,它赞赏哈马斯准备将加沙行政管理权移交给一个由独立技术专家组成的巴勒斯坦过渡委员会。这等于为哈马斯的退场铺了一条路。接着,声明欢迎特朗普呼吁的“立即停止轰炸并开始执行交换被扣押人员协议”,这是直接向以色列施压。要知道,声明国中的沙特、阿联酋等都是以色列想拉拢的对象,它们的一致态度,内塔尼亚胡政府不得不重视。更关键的是,声明还勾勒了一幅“和平路线图”:呼吁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重返加沙,实现与约旦河西岸的统一;最终推动以色列全面撤军、帮助加沙重建,并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这其实是把各方的核心诉求都摆上了台面。
那么哈马斯对这则联合声明怎么看呢?不得不提到这八个国家的来头,这里面既有挨着加沙的“邻居” 埃及、约旦,天天看着边境上的难民和炮火,早就想收场;也有沙特、阿联酋这种想搞“务实发展”的国家,人家要推进“2030愿景”,没功夫陪着打持久战;连以前常给哈马斯递支持的卡塔尔、土耳其,现在也转了风向,土耳其要缓解经济危机,卡塔尔想保住跟美国的关系。这么多不同立场的国家能达成一致,哈马斯不得不重视。
所以可以看到,面对八国的一致姿态,哈马斯作出了有条件的回应:同意在“20点计划”框架下释放被扣押人员,并移交加沙管理权。但与此同时,它在解除武装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态度。哈马斯方面强调,“解除武装” 可以,但有个前提条件 —— 以色列必须撤军,然后开放全部的人道主义援助通道。哈马斯的顾虑,戳中了巴以问题的根子。1967年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一直实际控制着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即便2005年从加沙撤军,也牢牢攥着当地的海空控制权和边境口岸,巴勒斯坦人连基本的行动自由都没有。哈马斯心里门儿清:要是没了武器,以色列还不撤军,以后以色列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加沙,之前的牺牲和抗争全白费了。所以这次即便被逼到让步,也死死守住“撤军换缴枪”的底线。
可以色列那边根本不接这个茬。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誓言要“彻底摧毁哈马斯”,也坚决反对按1967年边界建立巴勒斯坦国,甚至把“哈马斯解除武装”当作停火的前提。以色列的算盘是,国内右翼势力盯得紧,一旦松口“撤军”,以色列就不在战时状态,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根基就可能动摇;更怕哈马斯缴枪是缓兵之计。
这么一来,八国声明好不容易打开的谈判窗口,又因为这个核心分歧悬了起来。声明里提的“两国方案”看似给了哈马斯希望,但以色列不松口,哈马斯就不会真缴枪;哈马斯不缴枪,以色列又不肯谈撤军建国,两边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说白了,这八个国家的声明就是抱团施压:对哈马斯说见好就收,交权保体面;对以色列说别硬打,给个台阶下。但真正的破局点,还得看以色列能不能放下“绝对安全” 的执念,哈马斯能不能在建国进程上看到实在进展。接下来巴以肯定还要接着谈判,就看接下来的谈判,双方能不能迈过这个坎,才是决定中东能不能太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