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映像长江”电影周于近日在洪山礼堂隆重开幕。这场开幕式不仅是对长江文化的深情礼赞,更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创新举措。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这场电影周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为观众搭建了一个了解长江文化、感受电影艺术魅力的桥梁,更在于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出关注长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我们要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让“映像长江”成为长江文化艺术节的一张亮丽名片。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滋养了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无论是经典影片《洪湖赤卫队》中展现的革命精神,还是明星VCR中展现的艺术风采,长江始终是中国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本次电影周特别设置了专家学者解读环节,深入探讨长江文化题材及湖北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转化路径。这表明,电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讲好长江故事、传播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系统梳理长江文脉,以艺术手法再现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能够让长江文化在光影交错中焕发新的生机。
电影周启动仪式将放映4K数字化修复版《洪湖赤卫队》,这一安排颇具深意。这部诞生于1958年的经典影片,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而且影片中“洪湖水浪打浪”的优美旋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数字化修复不仅是对胶片电影的技术拯救,更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修复团队将现场分享影片修复历程,这既是一次电影技术的展示,也是一堂生动的电影文史课。经典影片的修复重映,让我们看到电影作为“国家相册”的独特价值,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科技相融合。从宣传片播放、领导嘉宾致辞,到王凯、袁泉等明星通过VCR送上祝福,再到专家学者深度解读、经典歌曲现场演绎,环节设置既庄重严谨又生动活泼。特别是湖北省歌舞剧院艺术家现场演唱《洪湖水浪打浪》,实现了电影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了跨艺术形式的观赏体验。这种“电影+音乐”“仪式+展映”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影活动的单向传播局限,营造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感受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电影周汇聚了从中宣部电影局到湖北本土电影机构的各方力量,体现了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协同发力。湖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影视资源和深厚的创作底蕴。近年来,《人生大事》《你好,李焕英》等湖北元素电影屡创佳绩,展现了湖北电影创作的强大潜力。
电影周的举办,既是对湖北电影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系统谋划。我们相信,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介重点项目、鼓励创作创新,电影周有望成为推动湖北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激励更多影视工作者深入长江沿线,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长江特色的精品力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周丽雅(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 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詹蔷
下一篇:以哈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有多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