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中国上周放出一连串“反制重锤”后,美国政府又企图用“关税大棒”讹诈,却只换来华尔街的一片哀嚎。于是,当地时间10月13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及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之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也放软了语调,称刚过去的周末中美双方进行了“实质性沟通”,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美方态度的转变显示出中国手中有牌打、敢打牌,也能让美国切身感受到痛楚,“我们现在看清了特朗普,也完全摸透了他的底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也认为,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以斗促和”的过程,“中国的回应更像是一种反制,警告美国不要再制造麻烦,因为华盛顿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贝森特预计,双方将举行更多会谈,并且特朗普已表示关税在11月1日前将不会生效。
贝森特还称,本周美国和中国将进行工作级别会谈,“100%的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尽管上周宣布了这一消息,但双方关系仍保持良好。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所以我们将拭目以待”。
同时,贝森特还试图继续给中国泼脏水,声称“中国的举动具有挑衅性”,他还嘴硬地表示,美国政府“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调整任何所需姿态”来应对中国。
贝森特还不忘甩锅,称美国受制于人的现状是历史问题,“这是过去几十年历届政府未能从战略全局角度看待此问题的失误”。
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 视频截图
贝森特此番表态被外界视为美国释放“缓和信号”的最新迹象。在他前一天,特朗普本人、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及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的言论都被外界解读为,美国不会兑现关税威胁,愿与中国达成协议、平息紧张局势。
10月11日,特朗普重启对华关税讹诈,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单日下跌逾2%,创下自4月以来最大跌幅。然而短短两天后,美方语调明显转柔。
当地时间10月12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的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素有发出强硬言论后退缩的惯例,因而被贴上了“TACO”的标签。事实上,特朗普高估了他自己手中拥有的筹码,而中方则在这场博弈中变得愈发自信。
同日,英国《金融时报》则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此轮中美关系的剑拔弩张,完全是由美方今年9月发布多项错误对华政策所一手造成,这些对华打压行径不但升级了紧张局势,也再次印证了特朗普政府的“信誉低下”。
《南华早报》13日报道称,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分析称,中国最新一轮贸易反制措施可能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一步”,迫使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吴心伯表示,中国手中有牌,随时准备出牌,有能力让美国感到痛苦,本轮反制“将对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及整体双边关系的稳定非常有帮助,也非常正面”。他补充说,“我们现在看清了特朗普,我们已完全摸透了他的底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以斗促和”的过程,“中国的回应更像是一种反制,警告美国不要再制造麻烦,因为华盛顿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的时殷弘也指出,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很可能让特朗普意识到,想迫使中国做出“实质性屈服”几乎不可能,而暂停采购美国产品则可能“让特朗普更加愤怒”。
威利·雷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前商务部高级官员纳扎克·尼卡赫塔认为,无论特朗普如何抉择,中国都不太可能退缩。
“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谈判,但他们完全误解了中方,”尼卡赫塔说,“这一次,中国不会向威胁妥协。而且,看着美国市场下跌,中方会认为美国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一事回应说,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阐明了中方立场。近一段时间来,美方持续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不仅没有反躬自省,反而以高关税相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在平等、尊重和互惠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