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市西塞山区老四门
斑驳的巷弄深处
一缕熟悉的油香
总会在清晨时分飘散
猪油饼在朝阳的映照下
新鲜出炉!
金黄酥脆的饼皮
裹着乌亮的芝麻
咬一口
猪油的醇厚与芝麻的焦香
在齿间迸发
仿佛将城市烟火气
揉进了这方寸之间
老四门猪油饼
是黄石传统小吃之一
作为黄石人刻在DNA里的味道
这口酥脆到底有什么魔力?是如何制作的?
每天清晨
老四门巷内炊烟袅袅
绿中行饼屋的师傅们
裹紧深绿色围裙
将面坯擀成薄如蝉翼的圆片
面皮裹上黑芝麻与花生油调制的馅料
表面刷上一层猪油
再用手掌压成饼状
一个猪油饼的雏形
便在手中诞生了
与记忆中传统制作工艺不同
炭火烤制的猪油饼早已换成烤箱
在精准控制的高温下
猪油饼逐渐膨胀
老板说:
这手艺从爷爷辈传到现在
快一百年了!
配方从没变过——
本地农村收的芝麻
自家提炼的油脂
每一口都是老黄石的实在
难怪老食客说:
“比啥都香,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味!”
“老四门”所在的区域
曾经是冶钢技术人员的聚居地
建于上世纪70年代
“老四门”之所以得名
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
它是一个敞开着的门楼
后来人们便以“四门”来称呼它
当门楼被拆除之后
人们仍然保留了“老四门”的称呼
如今的老四门
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烟火的气息
而老四门猪油饼堪称一绝
它被60、70后钢厂工人们所钟情
也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心头挚爱
对于黄石这座城市而言
猪油饼的价值
在于它始终紧贴这座城市的呼吸
它曾是钢厂工人下班后的充饥粮
是游子归家时的念想
如今更成为黄石“老字号”中的
文化符号
主创:西塞山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邵娜 湖北日报娄雅玲
审核:张磊 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