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周志勇 李志强
10月22日,湖北洪湖市戴家场镇树桩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天喜和代市供电所员工冒着寒风细雨到村里的虾稻联作基地,检查小龙虾智慧养殖水质监测设备,保障水泵、采集器、智能控制箱等设备正常运行。
树桩河村共有村民520户2259人。2021年7月,洪湖市供电公司员工王天喜被派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四年多来,他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把村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创办电力爱心超市,促进乡风文明;帮助因病因残生活困难村民申报病残补贴,筑牢托底民生底线。
“多亏驻村书记引进水质智能监控项目,村里才形成了虾稻连作规模种养产业。”戴家场镇树桩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法廷回忆起当初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时的情景,满是感慨和兴奋。
“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兴、乡村兴。”王天喜深知。为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2023年11月,王天喜一边向洪湖市农业农村局汇报,争取政策支持,一边与村“两委”深入沟通,探寻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发展什么产业?引进什么项目?王天喜苦苦思索,下决心要找出一条适合树桩河村发展的好路子。
“立足本地优势和特点,走出去参观考察和学习借鉴外地的发展经验。”王天喜在村委会上说,以往,村民靠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为主,农产品效益低,要改变现状,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的产业。
王天喜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谈探讨,深入咸宁、潜江、仙桃等地考察,了解各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向当地的村干部和企业取经,摸清产业经营模式及发展成效,最终选定在村民中推广稻虾联作,在稻田里套养小龙虾,既守住了粮食耕地红线,又增加村民收益。
稻虾联作不能单打独斗,要走规模化种养之路。王天喜又到处收集信息,寻找合作伙伴。2023年11月,王天喜与村两委干部,找到林枫水产公司负责人肖成喜,经过多轮商谈,终于签定协议,集中流转土地800亩,发展虾稻联作产业。
为助力虾稻联作产业发展,王天喜向荆州综合能源公司汇报,向上争取200万元项目,安装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建成农业智慧用能项目,实现小龙虾科学养殖、村民增产增收。结合产业用电需求,他还向洪湖市供电公司申请农网改造项目,2024年初,该公司投资80万元,改造树桩河村1号台区,新增一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新建2.6千米低压线路。
目前,全村发展稻虾联作达到2000亩,520户户均年增收5600元。
金秋时节,树桩河村村委会旁的电力爱心超市,村民手持积分卡,用日常积累的“文明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村民们有的挑大米,有的选食用油……一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这项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的创新实践,不仅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成为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素质的生动体现。
电力爱心超市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出的乡村振兴创新载体,通过搭建助农销售平台、推行文明积分兑换、提供电力延伸服务等多元化模式,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希望大家多参与公益劳动、环境整治、孝老敬亲、移风移俗、邻里互助等文明活动,我们给大家积分奖励。积分越多,免费领取的物资就越多。”
王天喜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宣讲《电力爱心超市积分管理评分细则》《电力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激励规则》。还鼓励村民子女参军报国、就学成才,发动村民参与电力设施保护和隐患排查,并聘请一名有党员身份的乡村教师担任义务监督员,确保积分奖励公正公开。
2025年3月16日,村民卢德全发现35千伏曹瞿线24#四脚铁塔塔脚一侧接地线因挖机清沟弄断,王天喜参照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规定,给予其260积分奖励。村民卢德全用积分兑换了2壶油、2袋米。
“创办电力爱心超市,让大家不花一分钱就能拿到物品,还能引领乡村文明新风。”树桩河村村支书张法廷满意地说。
2023年至2025年,该村电力爱心超市累计发放积分14万分,惠及520户家庭,兑换物品4196余件。电力爱心超市以“看得见的奖励”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通过物资激励与精神引领相结合,形成了“行为换积分、积分兑商品、商品促文明”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目标,我们决不能出现返贫现象。”王天喜在村民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说。
王天喜时刻牵挂着树桩河村的99户贫困户和监测对象家庭,每月家访三、四遍。他一边用笔记本记录困难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及困难情况,一边思考帮扶办法。
2022年12月,树桩河村一组村民叶鹏在建筑工地因意外事故去世,妻子离异后多年杳无音信,年仅十岁的女儿和六十多岁的父母相依为命,让这个家庭因失去顶梁柱陷入困境,年人均收入低于6900元。
王天喜了解实际情况后,开展一对一帮扶,将该家庭申报为突发严重困难户,为该家庭填报低保申请资料,向洪湖市民政部门申请低保补助,为十岁的小女孩申办教育专项补贴。同时积极多方联系,将其父叶家龙安排浙江一家公司工作,同时帮助其母张芝兰申办农业种养殖专项奖励补贴五千元。
“王书记是我们的大恩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张芝兰紧紧握着前来走访的王天喜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叶家收入稳定增长,彻底摆脱了贫困。
树桩河村还有26户大病重病家庭和5户精神疾病患者、28户残障人员家庭。王天喜多次与村干部一同看望慰问,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协商村干部,帮助患病且暂时不能下地耕种的村民开展生产自救互助,让邻里乡亲帮助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物资。他还积极帮助其申领大病医疗补贴,动员村民参与城乡合作医疗保险,降低患病治疗费用,提高患病报销金额。
2024年12月20日,村民李光英因肝肾囊肿手术治疗花费11万余元。除了城乡合作医疗救助减免8万元治疗费,王天喜联系太平洋保险公司,为其申请补充医疗救助4千元。
驻村四年来,王天喜坚持走访探视和看望重病重残、五保低保等严重困难家庭,动态掌握困难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建立困难家庭档案,深入开展防返贫监测,积极落实教育、医疗、民政救助帮扶政策,帮助因病因残生活困难村民申报病残补贴,筑牢托底民生底线,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强村富民是我的驻村工作目标。”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王天喜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为民情怀、坚定必胜信念,朝着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