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台当局行政机构扩大纳入公务员,公立大学校长至公立中小学教师等职,赴大陆须许可、返台后则要详述行程和事由,违失情节重大可记二大过免职。岛内学界痛批,此举简直是扰民,以各种程序阻碍,就是要让人民觉得烦而打消赴陆交流念头。
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指出,现在公教人员赴陆都要先申报,返台后也要再行通报有无接受招待、遭受平等对待等,现在又将规定加严,完全就是扰民,设立各种程序、惩处,如同处处卡脖子、给人穿小鞋。

吴昆财质疑,年初陆委会调查公教人员是否持有大陆证件,每次紧缩规范都如同大炮打小鸟,用技术性干扰,目的只是想封杀对陆交流。
台湾铭传大学广电系主任杜圣聪表示,当赴陆变成惩罚,双方失去理解彼此能力,未来台湾会变得更安全,还是更孤单?杜圣聪回忆,曾带学生到大陆参访、接待陆生来台,双方年轻人谈理想、拍影片、谈未来,彼此的差异化为理解的动力。那种交流是知识的,而非政治的。
他说,制度的收紧让“赴陆”成为高风险决定,寒蝉效应早已在学界蔓延,公立体系全面封闭,私校虽无明文限制,但也同样紧张。即使有人愿意赴陆,也担心被误解、被放大、被贴上标签,这种心理负担,比制度更可怕,让人自我审查,让学术交流变得像一场冒险。当大家都在“观望”,整个两岸学术圈就静了下来,但静的不是安宁而是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