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直到不久前,马来西亚男装设计师邦·扎伊纳尔·哈伦(Bon Zainal Harun)还在向美国出口定制西装与正装。但今年夏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滥征关税,已经基本将他挡在了这个市场之外。
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旗下子刊《本周亚洲》(This Week in Asia)采访时,扎伊纳尔说,“价格上涨可能会扰乱业务。我们只能主动求变,保持竞争力。”
据港媒25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对马来西亚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这对该国规模虽小但利润丰厚的服装行业造成了尤为严重的打击。
马来西亚纺织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马来西亚对美服装出口额约为13.9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3.44亿元),2024年增至16亿林吉特(约26.98亿元),但今年前8个月里,这一数字仅约为9.98亿林吉特(约16.83亿元)。
相比服装行业,美国关税对马来西亚电子和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将更大。去年这两类产品出口额约占该国出口总额的40%。马来西亚政府预计,关税将使本国经济增长率降低约1个百分点,2026年增长预期将降至4%至4.5%。
马来西亚的关税率,在东南亚国家中尚属较低水平,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也适用这一税率;而老挝、缅甸等该地区最贫困的国家,则面临高达40%的税率。
不过,随着最初的冲击消退,《南华早报》注意到,东南亚地区的中小企业正经历一场“漫长的告别”:尽管并不情愿,但它们大多正在放弃幻想,重新调整布局,逐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为更长远的未来做准备。
对许多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转向内部市场:开拓距离本土更近的新市场、压缩利润空间,同时降低对关税的暴露风险。
“无论有没有关税,服装总能卖出去,”心态乐观的扎伊纳尔说,“我的建议是聚焦本土和区域市场。在时尚领域,再高的价格也有人消费,我们只需在设计和营销上多花些创意。”

一家越南工厂内,工人正在熨烫衣服。
报道指出,在整个东盟地区,中小企业正学习适应所谓的“后美国贸易时代”。尽管有人相信“美国买家不会完全消失”,但几乎没人再幻想过去的贸易秩序会回归。
以越南为例,出口商正采取“去风险”策略,减少对美国等波动市场的依赖。
在这些市场,关税变动、汇率波动都可能让利润一夜蒸发;而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更让美国市场彻底失去可预测性与稳定性,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变重心。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维持稳定的现金流至关重要,”Famp;B Investment amp; FoodEdu Academy的董事长Hoang Tung补充说,“越南有超过1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
眼下越南制造业需求激增,该国预计,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凭借新合作伙伴与多元化出口,明年经济增长率仍能达到10%,确保生产线持续运转。
美国关税同样冲击着在东南亚外包生产的美国企业。
范斯(Vans)、北面(The North Face)、添柏岚(Timberland)等品牌的母公司威富集团(VF Corporation),在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共设有30 家工厂。东南亚已成为其最关键的生产基地之一,供应近40%的产品。
但如今,VF Corporation不得不承担曾经通过外包转移的成本上涨与物流难题,预计明年从东南亚进口服装和鞋类的成本将额外增加2.5亿至2.6 亿美元。
“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情况,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同样的影响,”首席执行官布拉肯·达雷尔(Bracken Darrell)在7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将保持灵活性,从定价、成本控制和工厂搬迁等角度,更敏捷地应对各种必要调整。”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分析师贾伊迪普·辛格(Jaideep Singh)直言,几乎没人认为美国的贸易政策方向会在短期内逆转,而且这些关税措施也“不太可能在特朗普政府任期结束后立即取消”。
他告诉港媒,“世界各地的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正将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视为美国贸易行为整体转变的一部分,予以常态化看待。”
或许正因如此,对于本周日特朗普出席东盟领导人峰会,外界并未抱有过高期望。据港媒报道,东南亚地区的中小企业只希望,他此行不会新增限制措施,或强迫当地开放市场给美国商品,以免给本土经济造成进一步损害。
报道同时提到,东盟各国领导人已为特朗普来访可能引发的风波做好准备。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预计将谨慎行事,力求避免因贸易或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而引发公开冲突。
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内仅出席过一次东盟峰会,即2017年在菲律宾举行的峰会。然而,当时他的表现,加深了外界关于“美国对东盟缺乏兴趣”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东盟向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靠拢。

资料图:2017年11月13日,菲律宾马尼拉,第31届东盟峰会开幕,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与会领导人拍摄全家福。 视觉中国
“最好的情况是,马来西亚成功举办一场平稳、平衡的峰会,既能展现东盟的团结,又能在贸易和区域合作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咨询公司Penta Group的亚太区合伙人肖恩·巴拉吉里什南(Shawn Balakrishnan)说,“但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出现公开冲突或即兴言论,盖过峰会议程,引发市场恐慌或与中国的外交摩擦。”
全球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的东南亚区管理合伙人约翰·洛(John Low)也表达了担忧,“最坏的情况是,尖锐言论或突发政治闹剧盖过峰会本身,这可能会加剧主要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强迫东盟成员国选边站队。这会扰乱市场,还会削弱该地区展现团结的努力。”
“吉隆坡的会谈,将为未来数月东盟经济体与美国的互动定下基调,”洛进一步表示,“如果东盟能提出一个清晰且协同一致的经济愿景,强调开放市场、韧性与互利,或许能缓解潜在贸易摩擦,重新吸引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