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早期重症康复让老人7天实现下地行走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马遥遥)“真没想到,进医院才一个礼拜,老人就能自己站起来走路了!”近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重症医学科病房里,患者陈爹爹的家属感慨道。此时,距离陈爹爹(化姓)入院刚一周。
医护团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下肢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讯员供图
73岁的陈爹爹家住洪山区,半个月前因急性肾衰与呼吸衰竭被紧急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当时,经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及时对症的救治和严密监护各项生命体征,陈爹爹隔天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疗团队并没有止步于“保命”,在陈爹爹病情稳定后的第二天,一套个性化的早期重症康复方案就立即启动了。
康复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护士每天握着陈爹爹的脚,帮他做勾脚、伸脚的动作,像给生锈的关节上润滑油。后来指导他做踝泵运动:“您试着把脚尖往自己这边勾,停5秒,再往下伸,再停5秒。”
起初,陈爹爹只能勉强做5个动作就满头大汗,手指紧紧攥着床单。有一次,他情绪低落地对护士长陈娜说:“现在我连喘气都费劲,练这个有啥用?”。
“陈爹爹您看,今天透析的流量特别稳,比昨天少用了一种升压药,这都说明身体在变好呀,活着只是起点,通过康复锻炼,一定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您比昨天多做了三个动作,这就是进步,继续加油!”在陈娜的鼓励下,陈爹爹咬着牙,连贯地做了20个。陈娜笑着对他说:“您这腿上的肌肉,看着比之前有劲儿多了,血流都顺畅了!”
陈爹爹还同步接受了借助握力球和弹力带进行的上肢力量训练,并借助康复设备,在床上进行了类似“蹬车运动”的锻炼。
当陈爹爹的肌力能撑起自己的手时,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与鼓励下,他紧紧抓住护栏坐了起来。医护人员一边用约束带悄悄护着他的腰,一边鼓励:“您放心,我们都在这儿扶着您,先坐5分钟,就5分钟。”
陈娜护士长为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进行饮食宣教指导。通讯员供图
在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和陈爹爹的积极配合下,他的肢体功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最终,他从坐起来到下地走路,只用了一周时间。
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龙鼎介绍,对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复杂的病情和长期卧床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心理障碍等,及时开展个体化的早期康复治疗,可缩短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尽可能恢复重症患者受损脏器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整体状态,帮助其获得较为满意的生存质量,也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转出。
这一成功案例证明,ICU不再是只能“躺平”等待康复的地方。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过积极对患者开展早期重症康复和重症营养支持,双管齐下,助力重症患者重获新生,重归正常生活。
上一篇:外交部回应美军机南海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