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圆满收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37亿吨,呈现客货运输两旺态势。
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黄金周铁路客运量预计2.13亿人次,国铁武汉局加开旅客列车331列,国铁西安局加开旅客列车250列,创历史新高。京沪、京广、沪深、西成等干线持续高负荷运转,智能调度系统精准调配车次,复兴号动车组以350公里时速穿行于城市群之间,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变为现实。更令人瞩目的是,中西部高铁网络全面延伸,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通勤化趋势日益明显,区域协同发展在轨道上加速融合。
人流如潮的背后,是技术赋能与服务升级的双重支撑。刷脸进站、电子发票、智能候车引导系统已实现全国主要车站全覆盖;“静音车厢”“适老化改造”“无障出行通道”等人性化举措持续优化旅途体验;铁路12306平台通过大数据预测客流、动态调整运能,实现了从“经验调度”向“智慧调控”的跨越。科技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传递出便民服务的温度。
这场亿级流动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执着与对山河的热爱。中秋月圆,无数游子乘高铁归乡,一碗热汤、一盏灯笼,皆因列车准点抵达而得以圆满;国庆盛典,万千家庭选择“高铁+旅游”模式,乘大西高铁奔赴延安重温红色记忆,搭兰张高铁走进敦煌触摸历史文脉,坐沈白高铁登长白山领略生态之美。铁路不仅连接城市,更串联起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
此外,铁路大动脉的强劲律动,也折射出内需市场的蓬勃生机。铁路借势推出“铁路+文旅”融合项目,10月2日,国铁上海局首次开行“浙BA”球迷高铁专列;10月4、5日,国铁太原局增开两趟“歌迷专列”,专列不止“运人”更“悦人”,铁路开行“歌迷”、“球迷”专列,不仅有效缓解了观演散场后的集中出行压力,更以人性化服务提升了观众的整体体验感,体现出公共服务向精细化、场景化转型的鲜明导向,从而使夜间经济、黄金周经济、月光经济持续升温。一条条轨道铺就的不仅是出行之路,更是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总之,在亿级“客流”背后,是铁路精准洞察旅客需求、提升乘车体验、持续服务创新与强大的技术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复兴号穿越平原山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条钢铁巨龙的驰骋,更是一个流动、开放、自信的现代中国正稳健前行。(李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