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唯见长江 光影绽放”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同步启幕。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宜昌,于今夜万千星辉中再度成为长江文化的璀璨焦点。这场以长江为幕、文化为魂的艺术盛宴,自9月12日启幕以来,用光影、音乐、戏剧编织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长江的每一朵浪花都跃动着文化的韵律。从武汉两江四岸的璀璨灯影到荆楚大地的全民狂欢,它不仅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更完成了对公共空间的深度赋能。
长江文化艺术季以“全民参与”为核心理念,彻底打破了艺术的“高冷”标签,让享受高雅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免费放映2000余场,从社区广场到乡村礼堂,银幕上的长江故事与观众的日常生活交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对长江的回忆和情感。“聆听长江”音乐周特别设置公益票,让交响乐、民乐演奏会走进高校、工厂。工人们在工余时间走进音乐厅,感受艺术的魅力;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聆听大师的演奏,提升艺术素养。这些尝试让长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宏大叙事,而是化作可见、可听、可感的生活场景。
艺术季期间,原本闲置的公共空间被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宜昌滨江公园的露天剧场,曾是市民散步的普通之地,如今因“长江剧场”的驻场演出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这里座无虚席,掌声、笑声与江水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武汉江滩的观景平台,因“长江诗廊”的沉浸式诗词展陈,从单一观景地升级为文化体验场,孩子们诵读诗词,老人们回忆往昔,文化气息在江风中弥漫。据荆楚网报道,艺术季期间,全省30余个公共空间通过文化改造,实现“日间休闲+夜间文化”的复合功能,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增长超30%。
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举办,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今年通过交通调度优化、临时公交专线增设、共享单车智能调度等措施,实现了“活动热闹、出行顺畅”的双赢。闭幕式期间,宜昌将启用“智慧交通指挥系统”,实时调控12个重点路段的信号灯,确保观众疏散与市民通勤互不干扰。这种治理升级背后,是“精细化+协同化”的管理思维。交通部门与文旅、公安、环卫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大数据预测人流、动态调整安保力量、即时清理活动垃圾。同时,鼓励社区志愿者、企业员工参与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成熟,不仅服务于艺术季,更为未来大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城市文化生长的新起点。当滨江公园的灯光渐暗,当音乐周的旋律停歇,那些被点亮的公共空间、被激活的文化记忆、被提升的治理能力,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正如长江水永不停歇,这场艺术季留下的文化基因,将在长江两岸市民的日常中持续发酵,让每一座江边城市都成为流动的文化长卷,在时光中永不褪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薛雅涵(武汉市东西湖区“临空青语”团队、将军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