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炫)10月31日,一堂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治课在孙家庵小学精彩开讲。法治副校长陈浩以“以法护平安 文明伴出行”为题,通过情景引导、互动问答、法条解析等多种形式,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法治教育课。
聚焦学生:交通安全“四会”筑牢防护网
“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课程伊始,陈浩以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引导大家认识到交通规则背后的生命意义。围绕“会走路、会乘车、会观察、会解锁”四个方面,细致讲解了人行道规则、“举手礼”过马路、安全带与头盔的使用、交通标志识别、车辆盲区风险等关键知识。针对学生关心的骑车年龄问题,明确强调:“法律为骑行行为设置了明确的‘年龄锁’——12岁可骑自行车,16岁可骑合规电动自行车,未达年龄严禁上路。”
寄语教师:以身作则,做法治文明的“引路人”
面向教师群体,陈浩提出“责任清单”,呼吁老师们在行车、骑行、步行中严守交规,拒绝酒驾、佩戴头盔、礼让行人,以自身行为诠释法治精神,成为学生眼中“行走的教科书”。他强调:“教师的每一个守法细节,都是对学生最生动的法治教育。”
普法攻坚:厘清常见车辆管理“红线”
课程重点解读了本市正在开展的交通违法整治行动,详细说明了机动车“三证”要求、头盔佩戴规定、酒驾与醉驾的法律界定与严重后果。针对“老年代步车”“电动摩托车”等易混淆车型,逐一厘清其上牌、持证与载人规则,明确指出不少“老头乐”属于违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引导师生与家长增强辨识能力,从源头杜绝风险。
从共识到共行:携手共筑校园平安防线
课程最后,陈浩倡议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每一次出行做起”,将法治意识融入行为习惯,共同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课程不仅强化了交通安全认知,更深刻感受到“守法即自护、文明即安全”的法治内涵。
此次法治课通过系统讲解与沉浸互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交通安全素养与法治观念,为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防线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