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丽 黎廷朗)11月5日,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在武汉北作业区黄陂输气站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管网图景”媒体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地方政府、上下游企业及多家媒体的代表走进现场,实地了解国家油气管网运行情况,感受能源保供背后的科技力量。
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直属区域公司,国家管网华中公司负责湖北省境内油气管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是全省天然气输送的主力通道,市场占有率约98%。目前,公司管理场站88座,油气管网总里程达5461公里,贯通“天然气三横四纵”“原油四线多支”“成品油三线纵行”主干网络,年输送天然气超450亿立方米、原油超2600万吨、成品油超200万吨。
近年来,华中公司持续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湖北油气骨干管网互联互通。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与忠武线联络管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能源输送体系,为湖北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力保供 确保千家万户温暖过冬
能源保供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华中公司建立起“分级响应、协同联动、应急高效”的运行机制,每年制定专项保供方案,细化运行工艺与应急预案。春秋两季对192座阀室、6.4万余台设备开展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公司依托无人机巡线、光纤预警、视频监控等技术,构建起“地空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油气管道“空中巡查—高点监控—地面感知”的立体监管。
自2024年以来,华中公司新增11个天然气上下载点,解决了房县、秭归、巴东等地长期无管道气的难题,让清洁能源走进更多居民家庭。2024-2025年供暖季期间,公司累计下载天然气44.7亿立方米,单日最高突破3700万立方米,全力保障湖北城乡供气平稳。
科技创新 激发管网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华中公司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积极打造创新工作室和科技人才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23项国家发明专利、302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成果转化为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效。
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电驱压缩机的失电跨越控制系统和方法》在川气东送管道成功应用,可在外电故障时实现最长18秒不停机,累计避免近百次放空损失,大幅提升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效益。
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华中公司率先试用国内首台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采购与维护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40%以上;采用国产PLC系统替代进口工控产品,将响应周期缩短至原先的三分之一,打破关键装备依赖进口的技术壁垒,为能源行业自主可控提供示范样本。
绿色低碳 推动能源转型“新引擎”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华中公司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创新构建“天然气—电力双网协同”运行模式,建设国内首个天然气管网虚拟电厂。通过电价预测与负荷调控,实现从“被动用电”向“灵活资源服务商”转变,年减碳约1万吨。
公司在湖北建设14座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520千瓦,年发电量36.7万千瓦时,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场站提供清洁电能。
同时,在管线建设与改造中推广节能降耗与生态保护新技术。魏荆新线采用密闭输送与降温运行工艺,单位能耗下降54.5%,每年节约天然气729万立方米;在管道迁改工程中应用定向钻穿越技术,最大限度保护河流与植被生态,实现线路“毫米级”避让饮用水源区,确保生态安全。
国家管网华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全国一张网”建设的中部样板,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