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场隧道施工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11月5日,在远安县河口乡张桥村,襄宜高速公路宜昌段首条特长隧道驻马场隧道顺利实现贯通。这一复杂地层施工难题攻克后,这条连接汉襄宜“金三角”的交通大动脉建设将按下“加速键”。
襄宜高速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驻马场隧道全长3800米,是襄宜高速宜昌段土建一标的核心工程,紧邻国家级地质文化村——远安县河口乡落星村。因当地三叠纪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石灰岩地层区结构复杂,隧道穿越多段软弱夹层与瓦斯富集地层,最大埋深370米,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如同在“地质迷宫”中精准穿行。对此,项目施工方提前开展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减少项目施工对古生物化石的破坏和地质环境的影响。
“我们专门制定了地质资源保护施工规范,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中铁十八局襄宜高速宜昌段TJ-1标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吴金锁介绍,项目部在施工中运用超前地质预报、瓦斯实时监测系统,配备无线声光报警、人员定位、安全步距监测等智能系统,引入了双曲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等智能装备,工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
施工方还将保护举措贯穿于施工细节中,全面落实废水、废渣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措施,减少对水体和植被的影响。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依据掘进情况对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地质资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承载着地球科学信息、生态平衡功能的战略性宝库。推进项目建设与地质保护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常年在当地驻村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专家王树丰介绍,为保护落星村三叠纪种群化石资源,已指导项目施工方制定“先勘探、后施工”策略,同时对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将化石保护内化为项目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保障项目推进,当地政府也积极推进企地共建,组织村民开展志愿服务。河口乡党委书记李萌说:“我们将以该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化石+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谋划打造落星村地质科普研学基地,吸引更多的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古化石的奥秘,让古村落焕发出新光彩。”
截至目前,襄宜高速宜昌段已累计完成投资约90.8亿元,占总投资约59.3%,项目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施工进度皆已过半,隧道工程进度已超70%,预计2026年底项目基本建成。届时,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对于服务支撑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远安频道 作者 伍玉华 虞顺意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