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1月12日,据媒体报道,女子带孩子逛金店时,在营业员全程注视下试戴了一个黄金手镯,全程不超过10秒,取下来时营业员说手镯变形要求赔偿1000元,否则不让她们走。该女子表示,手镯太大,甚至都没怎么碰到孩子的皮肤,当地民警到场后也认为营业员的做法“可笑”。11月13日,中国黄金客服表示,店员都是有经过培训的,试戴需要店员帮忙佩戴,对于此事客服部不了解具体情况,具体会有工作人员核实处理。(据11月13日九派新闻)
如新闻中女子所述,金店店员的行为确有诸多离谱之处,甚至有“碰瓷”之嫌。
首先,孩子并不是强行试戴金镯子,而是经过了允许,且在营业员全程注视下试戴的。营业员如果没有提前说明贵重饰品的试戴风险与注意事项,就是未尽到告知义务;
其次,仅十秒试戴便称手镯变形,且索要千元高额赔偿,缺乏事实依据。黄金本身具有较大的延展性,正常试戴很难造成手镯变形。即便确有变形,是否有证据证明是试戴造成,又是否需要千元赔偿来修复?在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强行高额索赔,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第三,以“不让走”的方式胁迫消费者,更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黄金买卖正高歌猛进,中国黄金更是行业龙头,为什么门店店员会跟顾客玩这种套路?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也许是业绩压力下急于创收,也许是自己怕担风险就转嫁给顾客。如此短视和浮躁的经营手段,看似能在一时获得利益,实则是在自毁招牌。中国黄金客服口中“店员都经过培训”的说法,与现实中纠纷形成刺眼反差,说明所谓的培训很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对于门店的管理也存在漏洞。
试戴10秒被索赔千元,造成的不良影响远超单次纠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削弱了消费者的信任,让“试戴”成为心理负担,抑制消费意愿。长远看,少数商家的投机行为将玷污整个行业声誉,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黄金买卖本就极大地依托于品牌信誉,短期获利换不来长期口碑,一旦被贴上“套路深”的标签,再璀璨的黄金都会变得黯淡无光。
据《黄金珠宝行业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投诉量达8544件,同比激增136.28%,涉诉金额超9523万元。虚假宣传、价格纠纷与退款难成三大“消费痛点”。可见,金价的上涨的确刺激了某些商家的投机心理,导致消费乱象滋生,消费者权益受损。
此次事件中,警方那句“手镯放在那不是让人试戴的吗”,其实就说出了最朴素的经营之道。黄金虽贵终有价码,诚信无价方为根基。金店作为经营贵重物品的场所,更应该真诚待客,坚守底线。期待涉事品牌能拿出负责任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也希望整个行业能引以为戒,吃相难看的“碰瓷式”经营只会赶客。唯有以真诚服务赢得口碑,让消费者敢进门、放心试、安心买,才能让品牌信誉和黄金一样长放光芒。
上一篇:规范引领促发展 整治提效启新程 武昌区法律服务业入库纳统暨法律咨询公司专项整治调度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