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店镇关店村香菇种植基地里,连片菌棚沿路铺展,党建引领下的产业阵地生机盎然,小香菇已成为乡村“致富伞”。
马坪镇狮子岗村月光茶园,绿意盎然的茶垄随山势起伏。一方水土滋养的茶香随风漫起,诉说着广水乡村的生态之美与产业兴旺。
昔日负债累累的“空壳村”,如何逆袭成产业兴旺的“示范村”?农产品“种得好”,如何突破瓶颈“卖得俏”?钱袋子鼓了,人心又该怎么聚?
11月13日,广水市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就系列“振兴之问”给出了响亮答案。会上,鲜活的“关店经验”等案例生动揭示了党建引领正是破解难题、走向共富的“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成效如何?听听群众怎么说——“以前总怕日子没奔头,现在跟着支部干,有产业、能赚钱,心里踏实得很!”广水市城郊街道板子桥村蛋鸡产业数智园里,村民陈云一边熟练操作智能捡蛋设备,一边笑着感慨。
从“弯腰捡蛋”到“数智养殖”,板子桥村的蝶变,正是广水市以党建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缩影。
党建赋能 “空心村”蝶变“示范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在广水大地上,“支部敢扛事,党员先闯路”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扎根田间地头的行动纲领。
郝店镇关店村曾是典型的“困难户”,40万元的集体债务像块巨石压得村民喘不过气。2022年,参加完省市乡村振兴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坐不住了:“政策东风这么劲,再不带领乡亲们找出路,就是我这个支书的失职。”
看到本村种菇能手曹猛聘请专业团队制菌棒,两天制棒2万个挣了1.3万元,李绪强不由得眼前一亮——关店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种菇传统,这老本行里藏着致富新希望。
面对1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缺口,他咬咬牙,以个人名义贷款、用家庭房产抵押,带着村“两委”班子和曹猛日夜泡在厂房,终于建起标准化制菌棒车间。
党员带头闯,群众自然跟。关店村党支部很快摸索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香菇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起从原材料采购、统一制棒到分户种菇、产销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村党支部将技术骨干曹猛培养成党员,组建“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从点菌、搭棚到后期管护,手把手给菇农传经送宝。
“今年村集中制棒收入80余万元、香菇大棚租金收入20余万元、出售原材料收入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计超过120万元。”李绪强笑着算起了经济账。
短短两年时间,关店村的菇农从20余户增至115户,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115户菇农年均增收超10万元。曾经的“负债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关店经验”也成了广水抓党建促振兴的标杆。
组织推动 农产品“触网”出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广水市村级党组织立足自身资源,推动“一村一品”多点开花,还全面延伸产业链条,既在“种得好”上做精文章,又在“卖得俏”上谋新路径。
2021年,李店镇飞跃村党支部书记李亚平带领村民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第二年就获得丰收,卖出150多万元。“光靠线下零售还不够,得搭上电商‘快车’。”村民大会上,党员徐广林的提议点醒了大家。
村“两委”从党员干部抓起,组织大家学电商、练直播。徐广林带头蹲在葡萄架下拍视频,讲红土地的种植故事。起初,直播间只有几个人,他就反复练话术;顾客担心口感,他就免费寄样品。凭着这股韧劲,他一个月卖空5000斤阳光玫瑰。
党员的实干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开展电商培训,曾经的“手机小白”如今能熟练地开直播、发快递。阳光玫瑰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每亩收益突破3万元;育秧工厂的优质稻种,借助电商服务周边万亩良田。原先的“负债村”成为年利润超350万元的全国文明村。
在十里街道观音村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广水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统筹联动作用,搭建起全省首个县级农业供应链数字平台。
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电商推介+全国市场+种子公司”多维运营模式,选拔10名“乡村推荐官”直播带货,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招引75家采购企业入驻,推动胭脂红鲜桃、“三白”蔬菜、箭杆白等特色农产品“驾云”出山,累计交易额达1.46亿元。
基层善治 发动村民“唱主角”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有效的基层治理,是乡村善治的“定盘星”。
五年前,骆店镇双塘村是出了名的“涣散”村。村党支部书记周传华上任后,首先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一番下来,他们决心先啃下绕村主路这个“硬骨头”。
周传华挨家挨户算“明白账”,村民主动出资20多万元,加上市交通运输局补贴,路很快修通了。他向全村立军令状:“每年必办几件实事,办一件成一件,绝不放空炮。”修水渠、建文化广场、通宽带网络,承诺的事桩桩落地。
产业发展也没落下,村党支部升级育秧工厂,引入自动化流水线,每小时能制1000盘秧苗,满足300亩稻田需求。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17万元,老年食堂重新开张,积分超市让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增,曾经的“倒数第一”,成了持续领跑的先进村。
2021年,马坪镇狮子岗村集体收回低价外包的茶山,3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党员带头清资产、请制茶专家、跑销售渠道。机械化制茶提升品质,直播带货拓宽销路,“狮子野茶”名气越来越大,半年村集体盈利35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年底村民还领到了分红。
为了让发展路子更宽,上级党组织牵头促成狮子岗村与柏林村、洪桥村抱团发展,整合茶园、山水资源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今年“十一”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5000多人。
“广水的实践充分证明,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广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水将持续擦亮党建引领的“红色底色”,把可复制的“党建密码”与“共富基因”推广开来,让党建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燃越旺,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刘航 张玲俐 高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