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梦娜)“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近日,“赓续荆楚文脉 奋力建成支点”2025年网络大V荆楚行走进黄冈,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大V循着东坡足迹,在光影剧场、非遗课堂与文创空间中,解锁苏东坡与黄冈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密码。
一剧忆千年:光影与戏台间的时空共鸣
这场千年之约,在遗爱湖的暮色中拉开序幕。全国首个东坡文化沉浸式夜游项目“从此东坡”将4公里游船航线化作流动剧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光影在雾幕雨林中亮起,大V们的镜头再也停不下来。“怀民亦未寝”的光影在全景画面中重现,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历史文脉。从“腹有诗书”的光影荷塘,到“赤壁怀古”的幻帆光影,再到“千里婵娟”的情感链接,不仅串联起苏轼的黄州岁月,更串联起文化的过去与现在。
(摄影:陈明)
如果说夜游《从此东坡》是流动的光影剧,那么小剧《遇见东坡》便是沉浸式的时空对话——没有固定舞台,方木凳围成的角落就是表演场,当演员吟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现场大V与研学游客不自觉低声附和。“课本里的文字突然活了!”黄州本地学生朱叶霖的感慨,道出了这场文化剧的魅力。
(摄影:陈明)
一技承古韵:非遗与碑刻上的文脉温度
万里晴空下的东坡赤壁,同样藏着让文化可触摸的传承密码。在东坡赤壁景区的非遗体验区,大V们跟着研学老师一起学拓印刻出苏轼诗词、做漆扇勾勒山水文脉,让“看文化”变成“做文化”。这些创新表达,让东坡文化跳出书本,以沉浸式、互动性的方式走近大众。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镜头,不仅记录下大V们的体验时光,更将东坡文化的鲜活与趣味传递到五湖四海。
(摄影:陈明)
而在东坡赤壁景区和东坡文创空间,文化印记早已渗透进每一处细节。不管是二赋堂,还是睡仙亭,抑或是雪堂,随处可见东坡先生的诗词、生活、精神,成为跨越时空和年龄的文化纽带。往来间,身旁老者顺势讲起东坡夜游赤壁雅事,武汉学子赶来黄州取景手绘水彩画,本地学子组团感受东坡文化魅力。大V们接连感慨:“东坡从未远去,他早已化作黄州的血脉,化作每个与他相遇者心中的光。”
(摄影:陈明)
一味品东坡:烟火与文创里的生活哲学
东坡文化的烟火气,在黄冈的饮食与文创中愈发浓郁。在黄冈,承载着东坡文化的餐厅内座无虚席,东坡肉的醇厚藏着慢煮生活的哲学,黄州豆腐的清鲜呼应着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每一味都承载着苏轼的人生智慧。
(摄影:陈明)
黄冈密卷早已不是试卷,而是收录了诗词手札、场景卡片的文化手账,大V们纷纷调侃“这才是最值得收藏的考点”。在这里,文化不再是碑刻上的生冷文字、书本里的遥远符号,而是融在筷尖的滋味、握在掌心的文创、记在笔下的感悟,每一个瞬间都触手可及,满是人间烟火。
(摄影:陈明)
言何人生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从遗爱湖夜游的科技赋能,到非遗体验的匠心传承,再到文创产品的趣味转化……如今的黄冈,街头巷尾皆有东坡印记,文旅场景皆含东坡元素。这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早已证明真正能带火一座城的,从来不是短暂的流量,而是能够穿越时空、引发共鸣的文化力量。而苏东坡与黄冈的故事,还将在岁月长河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