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黄鑫)立冬才至,大树农家乐里已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小院内座无虚席,一盘盘农家炒菜被端上餐桌,“这是我们本地的特色土鸡汤,您慢用啊!”连日来,农家乐老板吴慧一边笑着吆喝,一边感叹:“现在周末接待量至少20桌,收入比前几年翻了两倍不止,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昔日“藏深闺”,条件限制面对维持难题
从2016年开始,吴慧便在这里扎了根,那年上冯古村刚刚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望着门前的古樟树和前来打卡的游客,吴慧动了心:“不如就开一家大树农家乐吧!”
可理想很快被现实泼了冷水。上冯村三面环山,受困于当地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出入景区仅有一条单车道,极大限制了游客的接待量。更棘手的是排污问题——村里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废水只能往院后的沟里排,夏天异味扑鼻。
“一天最多两桌客人。”吴慧算了笔账,2021年农家乐年收入不足3万元,曾一度陷入“吃不饱”的境地。彼时的上冯古村和吴慧的农家乐一样“藏在深闺”:古民居年久失修、停车位缺乏、体验项目较少,游客往往来一次便不再来了,“想留也留不住。”当地村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道出了创建前的心酸。
今朝“焕新颜”,创建破局实现全面升级
事情在2023年出现了转机,那一年上冯古村生态旅游区经省文旅厅景观质量评定,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由此,一场从“硬件”到“软件”的改造全面启动。
“要想富,先修路”,最先让村民感受到变化的,是村口那条“卡脖子”的路,“现在是叫‘彩虹大道’。”吴慧高兴地介绍道。围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金湖街道办事处投入3000万元对上冯入村旅游公路进行改造,原本5米宽的水泥路被升级成7米宽的柏油路,2.7公里的三色彩虹标线一直延伸至景区门楼。2025年国庆期间,“彩虹大道”迎来客流高峰,“那天卖出去了21只土鸡,收入比之前一个月还多”。
除道路外,景区还针对公共停车场、给排水、标识标牌、智慧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针对排污难题,街道投入800万元,为上冯古村搭建起104座污水检查井,3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范围覆盖景区面积的80%。“以前一到夏天,水沟就散发臭味。”吴慧指着屋后已经恢复平整的地面,说道:“改造之后,管网全都入地了,现在后厨干干净净,游客也吃得放心。”
未来“路更宽”,文旅融合谱写振兴篇章
“要让游客愿意来,更要让游客留下来”。为此,金湖街道办事处推出一系列景区文旅融合举措,从搭建展现本土非遗技艺的非遗体验馆;到邀请专业演绎团队出演上冯文化故事;再到联合大冶市文旅局多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文化赋能,成了景区走上康庄大道的“助推器”。
今年上半年,大树农家乐积极响应文旅融合号召,运用当地特有“九古”资源,推出“古碾糍粑”“老味土鸡汤”等特色菜单,“现在农家乐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我还要给每个来这里的游客讲讲我们的‘九古’故事。”吴慧笑着说:“我要让更多的人记住我们,喜欢我们!”
大树农家乐的红火,带动了更多村民返乡创业,目前村里已有十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行业,街道专门为他们建立“业态规范服务”,提供证照办理指导、摊位设置、运营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据悉,截至当前,上冯古村4A景区创建累计投资约2亿元,完成了景区服务的全面升级,游客接待量从创建前的14万人提升至70万人,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创建4A景区不是目的,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金湖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景区已做好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准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景区体验内容,打造‘古村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让上冯古村成为鄂东南的乡村旅游名片。”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穿过古樟青叶洒在青石板上,大树农家乐里依旧热闹非凡,游客们围聚在此,推杯换盏间,又唱起旧时民谣,抚掌击节,共同庆祝着这座古村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