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周升蕾、通讯员吕泳和、袁俊耀)从白雪覆盖的崎岖小径,到青山中穿行的平坦公路……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境外新媒体账号发布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今昔对比图文,展现该村从闭塞村落迈向生态文旅胜地的振兴巨变。
两张图见证横跨36年的时代变迁:1988年,尧治河村民踏雪行走在崎岖山路上,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到达附近乡镇;2024年,宽阔的乡村公路成为风景如画的自驾廊道,更成为马拉松赛事的活力赛道。帖子一经发布,即引发海外网友热烈关注,点赞互动超1.5万次。
事实上,这不是尧治河村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2016年,来自缅甸、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亚非拉地区23个国家的76名官员到这里考察,学习山村蝶变的致富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尧治河村还是一座“挂”在悬崖上的穷山村,不通路、不通电,160多户村民吃着救济粮、穿着烂衣裳、点着煤油灯、住着茅草房。
1988年,孙开林成为村带头人,带领村民修路开矿,用10年时间打通18个公路隧道、修建11座桥梁和16个拱涵,在悬崖峭壁间修筑起136公里的村级公路,把磷矿石运出大山。进入21世纪,尧治河村又转型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关闭26个露天采矿点、15个矿洞。昔日被挖得千疮百孔的矿山,如今复绿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尧治河旅游度假区,废弃矿洞内也种起香菇,藏上美酒,还打造了国内首家矿洞探险人文景观三界洞天。
2024年,尧治河村工农业总产值达4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万元,曾经的高寒极贫村成为保康县“首富村”,而且跻身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蝉联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到尧治河旅游度假,欣赏乡村美景。”孙开林介绍,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尧治河村正大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青山绿水吸引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