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艳华 戴文辉
“晚上你去黄鹤楼附近的地铁口,抬头一看,保证能看到4、5台无人机在天上飞。”价格低了、入门更简单,如今人们在各个景区、公园,发现天上飞的无人机数量越来越多。但兴致勃勃的消费者在无人机在天上撞机、掉进水里的时候才想起,飞机坏了,该去哪里修?
11月17日上午,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武汉疆灵科技有限公司,随学班、固定班三个班数十名学员正在埋头培训维修无人机。这家公司从今年年初开设培训班以来,已经培训了近300名无人机“医生”。
学员正在孵化室直播拆装无人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艳华 摄
如今,庞大的低空经济市场里,各种消费机、行业机越来越多,后端的技术维修师傅却挑灯难寻,消费者面临“好买不好修”的困扰。易娟是疆灵科技的负责人。2022年,曾从事无人机销售的易娟捕捉到这个行业痛点,开始拜师学习无人机维修技术,走访无人机零部件企业,搭建供应链。3年间订单量和收入水涨船高,队伍也逐渐壮大。今年年初开始,疆灵科技还开设了无人机维修培训班。
“造无人机、卖无人机的有上千家,但是修无人机的就一两家,我们相当于在补足这个产业链。”疆灵科技技术主管蔡元说。为了让学员更好地学习、创业,疆灵科技提供了多重保障:利用公司搭建的供应链优势,投入不小的成本,给每个学员足够的无人机和配件,让他们能放心大胆拆、装市面上大部分的无人机机型;考虑到学员的时间有限,设置固定班、时间更灵活的随学班,还将开设夜班;为了让没有经验的学员,设置孵化室,学员前期可以零成本在这里直播、维修无人机……
如今,疆灵科技已经培养出近300名学员,其中有70%结束培训后自己回去开店创业,月收入能达到两万元左右。不少学员还在学习阶段,就已经在网上接单了。
“未来我们还会修机器人、机器狗。”在疆灵科技的人工智能教学研发中心,除了墙上展示的几十款消费机、行业机,房间正中间还摆着两只机器狗。易娟认为,随着机器人、机器狗等人工智能产品走进大众生活,维修师未来一定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
疆灵科技未来还会修机器人、机器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艳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