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49岁的货车司机杨师傅在江西抚州境内的环城高速公路上经历了一场“雪上加霜”的遭遇。他的货车因刹车失灵发生侧翻,倒在匝道护栏外。随后救援公司告知他,需支付2万元的“吊车费”。让杨师傅无法接受的是,这笔费用在他接受救援前未被告知具体金额,车被拖下高速时,他因为在医院也不知情。

图片来源:大河报
货车侧翻倒在护栏外,对当事司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自己人受伤了,货物和车辆受损,如今又面临巨额的吊车费,后续的拖车费等救援费用还需另算,确是“雪上加霜”。
货车侧翻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交通。但是,不管是吊车费还是拖车费,本身是市场行为,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向当事人表明收费的依据,在司机同意后再实施,这是最起码的商业伦理吧。救援方为何不与司机沟通就擅自拖车,甚至还开出天价?救援方的做法,怎么感觉有点强买强卖,怎能“趁火打劫”。
正如杨师傅所言,“全国正规的大吨位吊车,一天的台班费也就两三千元。他们只是把我的车扶正一下,一台吊车就要收1万元,这说得过去吗?”
就是说,这个定价远超出市场定价。那么,这是谁定的价,依据是什么?为何不与司机沟通就吊车拖车?这无疑让人生疑。
高速公路的救援费过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有的高速公路运营方暗中指定相应的公司承担救援任务,甚至拒绝社会救援公司的进入,就是将救援当作一块“肥肉”,垄断救援市场。他们开出的价码比市场价高了不少不说,还附带有不少霸王条款。在一些人因交通意外本身就遭遇损失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又与打劫何异?难怪一些高速救援公司看到事故,反而“喜出望外”。
相反,据媒体报道,自2025年9月1日起,江苏省内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事故,救援所需的拖车和吊车服务一律免收费用,就受到公众的高度评价。此举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减少矛盾冲突,更关键之处在于,将民生服务去市场化,不再依赖于靠收费来解决问题。
或许,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能要求所有的地区都有江苏省这样的气魄。但是,高速救援的公共服务底色不能丢,更不能过于商业化。高速公路救援,还是应该讲规矩,不能任性而为。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就收费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进行调查,不能冷了司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