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上,汪刘鑫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们交流(左一为汪刘鑫)。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翔宇 舒一帆
眼下,各高校2026年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陆续公布。11月20日,从武汉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汪刘鑫成功推免至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汪刘鑫绩点仅有3.35(相当于百分制下的84分),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绩点不突出,凭何成功保研?
“在车队和队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是我保研路上最大的底气。”汪刘鑫“揭秘”道。
大一时,出于对汽车的热爱,他加入了学校赤骥车队,开展汽车设计方面的工作。当时,专业课还未开设,汽车工程图纸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他另辟蹊径,通过网络动画视频自行学习,通过反复观看和钻研,将抽象的工程图纸和具体的汽车结构对应起来。
“他那股热情和钻研精神,在大一新生里很罕见。”时任车队组长刘旻旻回忆,每逢节假日,家就在武汉的汪刘鑫也不回家,全身心扑在车队里,家人担心他,但并未干涉他的这份热爱,还在换季时来学校为他添衣加物。凭借一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钻劲,汪刘鑫在大一时就脱颖而出,提前“转正”为正式队员。
汪刘鑫安装松紧装置。通讯员 舒一帆 摄
英语是汪刘鑫的薄弱环节,但要做好汽车设计工作,有必要查阅外文资料。在专业单词上,他不含糊也不盲目,首先结合语境猜测词义,再查证字典,将单词与实物牢牢绑定,通过大量的阅读摄入,他的英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现场,他能流利地与来自德国、新加坡等国的海外车队交流,这帮助他了解国外车队赛车设计理念的“第一手资料”。
担任车队组长后,汪刘鑫不止于解决问题,还尝试将实践中的“痛点”变成科研的“亮点”。针对“链条难以张紧”“半轴容易晃动”等汽车设计不足,他带领组员创新方案,将全年的工作成果和试验数据,汇集成了一篇专业论文,向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投稿。
论文的截止日期和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的赛程意外重合,作为车队组长和论文一作,汪刘鑫面临着双重压力,白天在赛场上和队员们紧盯赛事、保持沟通,晚间等队员们入睡后,又独自熬夜修改论文。
双倍的努力也获得了双倍的回报。
赤骥车队凭借出色表现,斩获了2024赛季电动方程式和无人驾驶方程式两项国家二等奖。汪刘鑫所写的论文最终被学会收录为会议论文,成为赤骥车队成立十多年来首篇在该协会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也为汪刘鑫敲开了吉林大学的大门。推免面试现场,当主审老师看到这篇论文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肯定了他的思路和研究过程。
展望未来,汪刘鑫充满期待。赤骥车队历届成员中,不少都在吉林大学深造,他期盼着能与曾经的“战友”们再次并肩作战,用自己的所学,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植物园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