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彝族老人的镜头,是一种权力吗?
创始人
2025-11-25 10:27:08
0

凉山公益列车上众多游客围堵拍摄彝族老人一事,有了官方通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客运段 在通报最后提醒,“广大摄影爱好者,应充分尊重旅客意愿,文明拍摄,共同维护文明出行、文明乘车良好环境。”

这事源头,的确和摄影者“扫街”拍照有关系。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在知名的凉山公益列车上看到一群人掏出相机,“围堵”一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老人拍摄。他呼吁停止以“记录”为名的伤害。

从当时的场景来看,拍摄者们的冒犯已经相当明显:老人已经明确表示不要拍,但以个人之力,很难应对围上来的长枪短炮,个中不适已经不言自明。

图源潇湘晨报。

虽说这种情况的冒犯意味已经不必多言,但在现实中,还有更复杂、更难辨,却与之实质上颇有相似之处的争议,比如“人文扫街”。在过去,这是纪实摄影常见的一种方式,不少知名摄影作品,都是扫街偶得而成,甚至有不少摄影大家也以此闻名。

但这几年,针对“人文扫街”的争议和反思,在舆论场域中越发普遍。不少人甚至总结出了当下常见的人文摄影的套路,比如说,拍环卫工和外卖员,再套上一层黑白高对比度暗角滤镜,就成了一张“人文大片”。

抛开常见的对扫街是否侵犯肖像权的讨论,不少人对这类人文摄影所感受到的不适,恐怕是在于摄影本身也象征着一种权力。

在一定意义上,艺术创作本身就可能带有冒犯性。当被观察的主体进入镜头后,其自身的解释权就旁落了。有网友提到,当他在一个寺庙认真看碑文,被一个老外偷拍后,就有预感自己要被描述成“尝试捡起已经丢失的信仰的中国人”。

事实上,也并非这一网友过度敏感。这种不舒服在于,当自己成为被凝视、被阐释的客体后,自己的自主意识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在人们尚未意识到自我解释权的重要性时,这一情况的冒犯性可以被隐藏,但当人们越发在乎自我阐释的重要性后,这一潜藏的矛盾自然浮出水面。

换言之,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的是,谁给了摄影者“权力”去阐释他者?所谓的“艺术创作”的需求,能高过个人的意志吗?谁赋予了“摄影”的特殊性?

从摄影艺术诞生起,它就代表着一种将主体符号化、使它变为可被凝视的对象的行为。苏珊·桑塔格早就尖锐地指出,“摄影就是对拍摄对象的占有”。

甚至,真实本身就可能意味着一种冒犯:人所想象的自我,总是未必和他人看见的自我相一致。这时候,这种解释权又在谁的手上?如果他者的解读能够逾越个人视角的限制,带来更高的社会价值,这种冒犯本身可以被原谅吗?

譬如说,当摄影者将镜头对准部分贫困地区人民的普通生活时,他到底是在冒犯、解读这群人的平静生活,还是在为他们被看见提供了一个契机?

这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想要拍的人文照片,恐怕不涉及这么宏大的议题。在这种意义上,警惕日常扫街可能带来的奇观化,以及其中存在的潜藏的权力不对等,在摄影设备已经日益泛化、社交分享成为普遍行为的当下,是合理的。

以此来说,对于绝大多数想出“人文大片”的人来说,这个矛盾没准有一个很市场的解法:在一些景区里,已经有人付费请人文模特了。让一个蓑衣渔翁佝偻着身子从雾气蒙蒙的桥上走过,花六百元即可。但这种消费引发关于“真实”与“创作”的争议,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责任编辑 | 简工博

编辑 | 林子璐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真题 4 篇含... 2019北京卷 A Want to explore new cultures, meet new p...
科技点亮梦想 创新引领未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单艺伟)11月22日,以“AI海淀 Ai科技”为主题的2025年...
省水利工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11月20日,省水利工会举办“依法育未来,智启新成长”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我厅48名女职工现场参与聆听...
女儿读文科,父亲不让考研。应届...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职业规划和学业选择成为了众多家庭和年轻人极为关注的问题。而有这样一位父亲...
俄乌民众对美国的和平方案看法不... 据凤凰卫视报道,美乌日内瓦会谈日前落下帷幕。俄罗斯和乌克兰民众,对美国提出的乌克兰和平方案看法不一,...
上海华通铂银分析师反向喊单骗局... 上海华通铂银分析师反向喊单骗局,诱导开户入金跟着操作!
无力排便,美国41岁男子大肠被...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巴泽塔镇一家名为“Clear Skies Ahead”的照护机构被告上法庭。去年1...
原创 G... G20峰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治理平台之一,历来是各国领导人交流意见、达成共识的重要场所。然而,2...
2026年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 社会成考考生想报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院专业建议关注官方报名公众号:考证提升,联系官方报名刘老师咨询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