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友经济正加速成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广大校友以及校友会等组织参与的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老同学聊天叙旧,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企业家大会上,现场签约36个校友项目,总金额达150亿元。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校友,带来的不仅是乡情,更是创新项目、先进技术和产业投资的聚合力量,校友经济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赛道。
校友经济最独特的价值在于蕴藏的那一份“校友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校友陈培成毕业后在深圳深耕二十余年,本可以继续在大湾区大展拳脚,但当听说母校有一项高频超声检测技术长期“沉睡”在实验室时,他产生了一个朴素的念头:“我是华科人,我想让这项成果最终落地”。正是这份校友情怀,让他带着技术、团队、热情义无反顾回到武汉创业。陈培成创办的思波微公司,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国产“芯片B超”装置的产业化,不仅打破了国外在芯片封装检测设备上的垄断,还将技术精度推至更高水准。以校友创业者的情怀缩短了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推动创新成果“上岸”,也让城市获得新的产业增长点。事实证明,越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这种情感驱动越是珍贵,也越难被其他城市所挖走。
情怀能带来人才与技术,但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量,还必须依靠制度和平台的支撑。洪山区近年来的探索,为校友经济提供了“武汉样本”。洪山区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校友力量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政府与华科企业家协会AI分会正式签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在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AI产业扶持等方面形成合作机制。为了让校友创业“敢来、敢创、敢投”,洪山区构建了“母基金+子基金+直投”体系,为初创型校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依托星创空间等载体,区内高校实验室成果得以通过校友企业更快转化为市场产品。
放眼全国,不少地区已将校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安徽打造“科大硅谷”,建设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搭建多元化投资平台。短短两年,700多家科技企业落地,百余项成果实现转化,创投基金破300亿元,成为全国校友经济场景最丰富、成果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些现象表明着校友经济并非偶然的资源回流,而是完全能够通过制度化设计、专业化平台链接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不但吸引高端人才,带来关键技术,更能培育新兴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湖北正处在从科教大省迈向科技强省的关键期,越来越多的校友将目光投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有人带着实验室的原创技术,有人带着一支团队或一笔投资,有人带着为家乡做点事的心意奔赴而来,千山万水汇成同一去向,这股来自校友的力量正加速集聚,成为驱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邹胡成(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 洪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