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 610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5)
1.《新莱茵报》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是共产主义同盟的机关报。为了宣传革命思想,1848年6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创办该报。为继承《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又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便定名为《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除周一外,每天都出版,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出号外。1848年9月,报纸一度停刊,后随革命新高潮的出现又复刊。《新莱茵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对内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此外,还针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阻挠纲领贯彻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为把这场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新莱茵报》在世界无产阶级党报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创办政治性机关报提供了办报经验:为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发展开拓了前进道路。
2.网络化身体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网络化身体”是指个体身体被接入网络,从而成为网络延伸与组成部分的复杂现象。这一概念融合了身体的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技术性,强调身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核心地位,是人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作为人体延伸的观念,而是提出人体本身成为媒介的延伸,参与数据生产、网络互动,成为技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践中,网络化身体通过“人肉现象”如搜索、评论、翻墙、代购等,展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网络技术之间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既作为技术系统的积极参与者,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成为网络秩序的潜在破坏者。理论上,网络化身体不仅消除了人与技术的二元对立,还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技术与人体的关系,以及技术如何影响并塑造我们的身体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