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标是帝国理工,
有人会说,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
竟敢挑战顶尖G5名校,
岂不是痴人说梦!
然而,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很艰难,但是很踏实。
曾经那个懒散的少年,
如今像是换了个人。
班主任感慨:
“这一年的蜕变,简直不可思议。”
化学老师也形容:
“他啊,绝对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还要追问砂锅在哪里。”
成功从来不会轻易垂青任何人,
它只青睐那些用汗水浇灌梦想的人。
当帝国理工的Offer最终抵达时,
所有的专注与坚持,
都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意义。
这不是偶然的幸运,
而是一个少年用决心重写的逆袭。
受访人:王同学
凯博/康福2024届毕业生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与工程专业
王同学曾遭遇过失败,第一年未能申到理想的学校。但他很快抖擞精神,并悄悄将目标锁定为帝国理工。
一个中等生,想要攀上顶尖G5名校的巅峰,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曾经的他是个态度懒散的学生,学习就靠考前突击。
然而,王同学骨子里藏着不服输的倔强。他意识到自己的陋习并积极改变,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也最终等来心心念念的帝国理工Offer。
这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一个少年用汗水和拼搏重写的人生剧本。这段逆袭之旅也诠释了,真正的成长,永远始于对自我的超越,始于心中不甘平凡的火焰。
01
接受失败却不服输
来凯博之前,王同学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学习成绩一般,考试成绩忽上忽下。感觉到儿子学习状态不佳,缺乏学习动力,王妈妈决定给孩子换一所学校。
作为幼儿园园长,王妈妈与凯博校长刘煜炎早就认识,经过考察后,先将女儿送到凯博读小学。凯博独特的小组式学习模式,尤其是同学之间互相讲题的费曼学习法应用得很好。看到女儿在凯博的学习状态很好,学习力和主动性有很大提升,王妈妈就决定把儿子也转到凯博。
访校很顺利,在与校长刘博的面试中,刘博坚定地告诉他可以考进心仪的国际名校,王同学感觉自己的信心瞬间鼓荡了起来。
王同学满怀着热忱与期待,于高二转入了凯博/康福学校。然而,初来乍到,他却表现得水土不服。在原来的学校,老师教得细,管得多,他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而到了凯博高中,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王同学热爱运动
学校师资力量强,老师水平很高,却从来不会满堂灌,只是引导着同学们学习。项目式的团队学习模式,同学们自主学习意识高涨,而王同学却显得格格不入。他只想依靠老师包办输入知识,不习惯于自己查资料自己寻求解答。老师直接讲出定理给出答案,那多省事,自己作为学生,自己完成课题学习,真有点不理解!
在师生眼里,王同学活泼、爱玩,但学习态度有点懒散,无法持续坚持,一到考前就“临时抱佛脚”疯狂突击。不踏实的学习,导致A-level考试不理想,高三申请季拿到了曼大、华威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Offer,但他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拿到了心仪的名校Offer,王同学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这个少年骨子里藏着不服输的倔强,申请季还没有结束,王同学就开始复习了,他决定重读一年,并把自己的目标锁定为帝国理工。
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离帝国理工会有多远,王同学非常清楚。但他心中藏着的目标,只要认定,便不放弃。
▲帝国理工(王同学摄)
02
掌握学习方法后的蜕变
不认命、不服输的人,敢于战天斗地。王同学复盘失败,反思自我问题,并迅速做出调整。这一年里,他真正融进了凯博高中的学习氛围中。
凯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课同学们先预习,课上大家讨论、质疑和相互讲题。遇到问题自主找资料查漏补缺,或是找同学找老师解决问题,老师和同学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帮助。 同学之间竞争与互助奇妙共存,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这种学习方式极大调动了他的自主性和内驱力,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明白想要敲开帝国理工的大门,必须要努力下功夫,为自己增添足够的加分项,为此他还自学了高数。
▲帝国理工(王同学摄)
王同学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能量,王妈妈说:“这一年是真下功夫了。”
班主任林老师说:“他属于撞了南墙知悔改,重来一年整个人变化极大,也能听进老师们的建议,学习也不再是突击性的,而是持续性学习,这份坚持让他的成绩有了质的变化。”
王同学理科强,尤其喜欢生物和化学,早在高一,他就确实了将来要学化学专业。对于化学学科,他更是死磕。一周会有三四次呆在化学老师的办公室里,问问题、做作业,缠着老师不放。
化学老师崔老师说:“王同学足够努力、足够专注,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主动找科任老师及时解决,在这一点上,他绝对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还要追问砂锅在哪里。”
▲帝国理工(王同学摄)
03
努力加幸运的化学反应
有目标就有动力,凭着一股子专注的劲头,王同学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最终在A-level考试中斩获三个A*和一个A的优异成绩。
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也换来了帝国理工的认可,他如愿以偿收获了一张沉甸甸的录取 Offer。
“成功是努力和幸运的化学反应,”王同学这样形容自己的名校录取,“有一部分运气的成分,因为我的成绩并非拔尖,身边有太多比我优秀的同学。”
进入名校,绝不会是偶然的幸运,而是一个少年用决心重写的逆袭。这番坦诚的自白背后,也藏着一个关于“幸运”的真相——机遇永远只眷顾准备好的人。
为了帝国理工的offer,王同学可谓拼尽全力,他把PS文书打磨成精密的学术宣言,把面试准备演化成持续的思维训练。
崔老师说:“他对自己的文书要求非常高,一直和我讨论怎么修改到最好。他的UCAS申请文书改了10多稿,真是删了又写,写了又改,有时甚至是全面修改。面试准备也一样,关于三个why和我讨论过5+次,看从哪个角度回答最加分……”
王同学也说:“写文书和准备面试,都比较磨练个人意志。面试只给了一周的准备时间,我从文书下手,思考主考官会问哪些问题,然后再把文书深刻研究一下。还有,复习所学过的A-level知识,我也是全力以赴,准备了很长时间。”
▲沉浸在化学世界
04
少年步履不停奔赴山海
王同学刻在骨子里的热爱,从不止于化学。他从小就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对运动、科学、摄影兴趣满满,尤其对昆虫世界深深着迷。
他喜欢在户外观察昆虫的行为,研究它们的习性和生态环境。这份对自然生物的热忱,驱使他多次参加科学户外夏令营,背起行囊,远赴中国南北之地,用脚步丈量山川,用镜头记录生灵。通过这些探索,不仅加深了对昆虫学的理解,还培养了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有一次,为了拍摄秦岭地区的珍稀鸟类朱鹮,夏天30度以上的高温,王同学在大太阳底下举着相机,蹲在田地一个多小时,只为等待鸟儿扇动翅膀飞起的瞬间,汗水湿透全身衣衫他也浑然不觉。
▲初中参加夏令营在野外拍摄
▲野外拍摄昆虫
进入帝国理工后,这些热爱成为王同学异国求学的生活底色。在紧张的课业之余,他会在足球、羽毛球各项运动中释放心身,锻炼体魄;他会拿起相机,走进伦敦的公园或郊野,继续他的自然观察。热爱,是他跨越文化隔阂的桥梁,也是他面对挑战时的力量源泉。
目前,他的大学生活紧张充实,学习、健身、同学聚会,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依然秉持着凯博学子踏实钻研的良好品质,在化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深耕。
化学的世界浩瀚深邃,工程的领域日新月异。他深知,必须在每一门课程中汲取养分,在每一次实验中验证思考,他希望自己能拿到满意的学分,未来选择专业细分方向时才会更加从容。
世界很大,而这个少年步履不停。带着对科学的敬畏、对未知的好奇,王同学正以热爱为翼,飞向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
▲王同学摄影作品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