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元济高级中学传来喜讯
高二(1)班的万奥昕同学
以660分的优异成绩
提前叩开西湖大学大门
当风华少年遇见未来教育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西湖大学,由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也是一所由社会力量兴办、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校长为施一公,学校拥有一支247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本科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就能从“博导天团”中挑选专属学术导师,在实验室拥有自己的工位,开启科研初体验;博士生师兄师姐亲自指导实验,学生甚至有权自主发起研究课题。
西湖大学的招生对象聚焦“学业优秀”或“具有创新潜质和科研潜力”两类人群。从年级来看,高二、高三应届考生均可申报。
西湖大学创新班招生为自主选拔,模式类似综合评价,考生需要通过材料初审、初试、高考、复试四道考核。其中,材料初审是门槛,初试、复试是决定性考核,而高考成绩需达到浙江省特招线方可录取。
谈及择校初衷,万奥昕表示:“一开始参加招生考试,只是想感受高考氛围。”然而,当他深入了解到西湖大学“首年通识教育+大二专业分流”的培养方案时,便被深深吸引。在这里,学生可以用一年时间尽情探索数学、物理、生物等多元学科领域,如同在广袤的知识森林中自由探寻属于自己的路径。这种摒弃“一考定专业”的创新模式,正是他心中理想的学术殿堂模样。
660分背后的“非典型”成长轨迹
这位“学霸”的学习秘籍是什么?万奥昕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睡得好、精力足是关键。”每天,他总能高效完成晚自习作业,回家后雷打不动保证8小时睡眠。“遇到不懂的问题当场问,绝不让疑惑过夜。”凭借这种“当日事当日毕”的学习习惯,他在高二阶段就构建起了扎实的知识体系。
在班主任许伟光眼中,万奥昕是天赋型学生的典型代表:“他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不靠题海战术,而是专注课堂,学习效率极高。”毕竟,提前一年参加高考,意味着没有经过高三系统复习,全靠平时积累,能取得这样的高分,难度可想而知。
同学们对万奥昕的“独特”印象深刻。陈奕博回忆道:“当大部分同学还在钻研标准答案时,他已经带着自创解法,敢向老师提出质疑了。”这种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的思维特质,与西湖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完美契合。
主持人大赛
学习之外,万奥昕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他担任涵芬文学社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元旦文艺汇演、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学习是生活的主线,但也需要适当调剂。”他说,“这些经历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让我在实践中提升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客厅里的成长密码
走进万奥昕家的客厅,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画静静悬挂,无声诉说着少年成长路上家人的陪伴。父亲万建锋回忆:“作为家长,我们会积极引导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比如从小他就对识字感兴趣,我们就带他多去图书馆、书店转转,看各方面的书籍,他在上幼儿园之前已经认了不少字了。”这种引导知识探索的启蒙方式,让万奥昕从小就对学习保持着松弛而专注的状态。
青海游
成都游
寒暑假的“行走课堂”是万奥昕家独特的教育实践。一家人不仅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还会专程参观各地博物馆、科技馆,走进高校感受学术氛围。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真实的知识场景中,万奥昕不断丰富认知。
对于孩子选择西湖大学,万建锋的态度经历了转变。“作为家长,一开始我们希望他能上985、211院校。但通过多方面打听,并实地考察西湖大学后,我们被它的办学理念打动。”万建锋坚定地说,“既然孩子向往,我们就全力支持。走自己想走的路,往喜欢的方向发展。”
祝愿万奥昕同学
未来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