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出现众多骗人的国际本科项目,主要源于市场需求激增、供给泛滥、利益链复杂、信息差与家长学生辨别力不足等多重因素。
市场需求激增:国内高考竞争激烈,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增加,催生了大量“急功近利”的留学需求。部分家庭为寻求升学捷径,盲目追求国际本科项目,忽视了项目资质和实际教学质量。
供给泛滥: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各类中介、培训机构甚至无资质公司涌入市场。这些机构通过包装“野鸡大学”或低质量合作项目牟利,利用信息差误导学生和家长。例如,部分项目宣称与海外名校合作,实则对接的是排名靠后或未被认证的学校。
利益链复杂:部分国际本科项目由中介、国内院校、海外机构多方合作,分成模式导致成本转嫁到学生身上。例如,一些项目收取高额“管理费”,却未提供匹配的教学资源;还有项目将国际本科学生与统招生分开,随意租用园区作为“校区”,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信息差与家长学生辨别力不足:家长和学生对海外教育体系了解有限,易被“保录世界名校”“无需高考直通本科”等话术迷惑。部分机构刻意宣传个别优秀学生案例,掩盖整体升学率低、学位含金量不足的事实。例如,一些项目宣称“300分也能进澳洲八大”,实则对接的是QS排名1000开外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