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家长、学校都精了,学生们都以专业为导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收入是学生们报考的首选方向,相反院校放在后面了。而学校也把一些专业改各种名字,希望学生们能够报考。如土木就是智能建造……可是没改名字的就很尴尬了,比如小语种,总不能改成智慧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语、智慧棒子语吧。
所以陕西高考历史上竟然出现了头一遭的惊人情况,北京大学朝鲜语出现在了征集志愿名单上!7月11日,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了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次普通类录取征集志愿,在历史组的名单里,第一个就是北京大学的朝鲜语专业!
在传统观点看来,北大清华就意味着就业妥妥的,现在看来专业要优于学校了。其实按照往年的报考情况,中等985及以上可以冲学校,中等以下才冲专业。
而北京大学,那可是国内顶尖学府,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高校!一般来说全省前300才能进入,而现在的改变就是很多基础学科放到了提前批里,会有一些低分学生进入。可是今年没想到直接爆冷,朝鲜语专业竟然沦落到了征集志愿。
其实这不是个例。不光是北大提前批的小语种专业招不到人,外交学院的日元和西班牙语专业也在补录名单上。外交学院因为专业对口,它的语言专业,按说应该是很吃香的,可现在也面临着招不满人的尴尬局面。这就说明,小语种专业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对比今年的公费师范生,那真是天差地别了。
其实这也是张雪峰的功劳,他一直认为小语种就业面窄,很多同学毕业即失业。而且考公机会也少。最好的出路就是从事翻译、外贸、外交、教育等多种工作,但是在AI的冲击下,未来并不好说,这就是家长们拒绝小语种的原因。
但是对于学校内可以专业自选,二次选拔的学校而言,对自己成绩有信心的也可以选择小语种,然后进行二次选拔,不过这个事情选择了就要愿赌服输。
笔者以为:其实对于这下高分考生而言,不上北大去985热门专业,还是很好的,这就跟那三个学生不保清华,去读华五好的专业,他的高中老师直接破防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