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前身为 1938 年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传承了西南联大 “刚毅坚卓” 的校训精神,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其中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具有较强实力,师范类专业是传统优势,在云南基础教育领域有着深厚影响。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拥有多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同时,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教师教育领域贡献突出,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历经多次调整,2024 年 6 月由原音乐舞蹈学院与美术学院合并而成。现设 7 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 个(音乐学(师范)),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3 个(美术学(师范)、书法学、环境设计),美术学(师范)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拥有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设计学)及 3 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艺术学一级学科及 2 个专业学位为云南省博士立项培育建设点。目前在籍学生 3479 人,其中本科生 3106 人、硕士研究生 373 人。
学院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 150 人,含正高职称 17 人、副高职称 58 人,38 人具博士学历,59 人任硕士导师、3 人任博士导师,8 人入选云南省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外聘专家 20 余人。专任教师中不乏国家级奖项获得者。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著作出版、论文发表、项目主持等方面成果丰硕,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师生在全国性艺术赛事及技能展示中表现出色。
艺术学院基本信息
博士点
无
学硕点
2个(130100艺术学、140300设计学)
专硕点
3个(135200音乐、135600美术与书法、135700设计)
【学院综合实力】★★★★
130100艺术学专业介绍:
01 艺术学理论方向
①研究核心:
聚焦艺术学领域的一般性理论,探究艺术的普遍规律、本质特征、发展演变规律。
分析艺术与社会、文化、历史的深层关联,构建跨门类的艺术理论体系。
②学习内容
多领域艺术知识: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跨门类艺术基础理论。
多学科交叉融合:涉及哲学(艺术哲学)、美学(艺术美学)、社会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核心能力培养:系统理论框架构建能力、艺术现象洞察力、跨学科分析能力。
③就业方向
教育与研究领域:高校艺术理论教师、科研机构艺术学研究员。
文化与艺术产业:文化机构艺术管理、艺术项目策划、艺术政策研究。
传媒与出版行业:艺术期刊编辑、艺术评论员、艺术媒体内容策划。
02 音乐历史与理论方向
①研究核心
音乐历史梳理:梳理中外音乐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地域的音乐风格演变与流派特征。
音乐理论探索:研究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底层逻辑,涵盖音乐美学、曲式分析、音乐符号学等。
②学习内容
历史类课程: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史、音乐断代史(如巴洛克音乐、20 世纪音乐)。
理论类课程:音乐美学、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人类学、音乐批评理论。
核心能力培养:音乐历史脉络把握能力、音乐作品文本分析能力、音乐现象理论阐释能力。
③就业方向
教育领域:中小学音乐教师(侧重理论教学)、艺术院校音乐史论教师。
研究与评论领域:音乐研究院研究员、音乐期刊评论员、音乐类出版物编辑。
文化与演艺行业:音乐厅 / 音乐节策划、音乐类非遗保护、音乐版权管理。
03 舞蹈历史与理论方向
①研究核心
舞蹈历史研究:梳理中外舞蹈发展历程,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类别的起源与演变。
舞蹈理论探索:研究舞蹈创作方法论、舞蹈与文化的关系、舞蹈美学特征及表演理论。
②学习内容
历史类课程:中国舞蹈史、西方舞蹈史、民族民间舞蹈史、舞蹈断代史(如唐代舞蹈、现代表演舞蹈)。
理论类课程:舞蹈文化概论、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解剖学(基础)、舞蹈批评与鉴赏。
核心能力培养:舞蹈历史脉络梳理能力、舞蹈作品解构能力、舞蹈创作理论应用能力。
③就业方向
教育领域:中小学舞蹈教师、舞蹈培训机构理论教师、艺术院校舞蹈史论教师。
研究与创作领域:舞蹈研究院研究员、舞蹈团编导助理、舞蹈理论出版物编辑。
文化与演艺行业:舞剧 / 舞蹈节策划、舞蹈类非遗保护、剧院艺术管理。
04 美术与书法史论方向
①研究核心
美术与书法历史研究:梳理中外美术(绘画、雕塑、设计等)与书法的发展脉络,包括流派、技法、风格演变。
理论与批评研究:探究美术与书法的创作理论、美学特征、批评标准,及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②学习内容
历史类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书法史、民间美术史、美术 / 书法断代史(如宋元山水画、明清书法)。
理论类课程:美术美学、书法美学、艺术批评原理、书画鉴定学、美术考古学。
核心能力培养:美术 / 书法作品鉴赏能力、历史脉络梳理能力、艺术批评写作能力。
③就业方向
教育领域:中小学美术 / 书法教师、艺术院校美术史论教师。
文化机构领域:美术馆 / 博物馆策展人、书画文物鉴定员、文化馆艺术教育专员。
研究与传媒领域:美术 / 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艺术期刊评论员、书画类出版物编辑。
学制:3年
学费标准(8000元/生·学年)
考试内容:
(一)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艺术概论
④826艺术史论
(二)复试考试科目:
① 笔试:
② 综合面试
(三)加试考试科目:
艺术概论
715艺术概论: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二、参考书目
①《艺术学概论》编写组编著:《艺术学概论》(马工程重点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②陈岸瑛著:《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826艺术史论 :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四、参考书目
王一川著:《艺术史学要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王一川著:《艺术学理论要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6和声与作品分析
④824中外音乐史
(二)复试考试科目:
① 笔试:
② 综合面试
(三)加试考试科目:
艺术概论
716和声与作品分析: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二、参考书目
①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②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③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824中外音乐史 :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四、参考书目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版;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中外舞蹈史
④825舞蹈综合理论
(二)复试考试科目:
① 笔试:
② 综合面试
(三)加试考试科目:
艺术概论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二、参考书目
①袁禾《中国舞蹈史》(马工程重点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②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郑慧慧《舞蹈的力量:中外舞蹈素质教育历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版
825舞蹈综合理论 :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四、参考书目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阳文《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8中外美术史
④827中国书法史
(二)复试考试科目:
① 笔试:思政
② 综合面试
(三)加试考试科目:
艺术概论
718中外美术史: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二、参考书目
①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美教研室主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②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美教研室主编:《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
827中国书法史 :
一、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考试满分150分,包含三种题型,其中: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
四、参考书目
沃兴华著 :《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版;
钟明善著 :《中国书法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版;
朱天曙著 :《中国书法史》,中华书局 ,2020年版。
复试方式:
复试采取线下方式进行,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复试小组成员现场集中对考生进行考核。
复试内容具体要求: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加试科目笔试考试(同等学力、跨学科、调剂考生)、面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和心理测试。
(一)笔试
1. 所有复试考生均须考一门专业科目,同等学力、跨学科、调剂考生须再加试一门科目。
2. 专业笔试一律为闭卷考试,考核总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专业笔试类:空白 A4 纸(单面书写)(由招考单位提供),黑色钢笔或水性笔自带。
(二)综合面试
录取原则:
1.考生初试成绩占50%。
2.考生复试成绩占50%。其中,专业笔试成绩占20%,面试成绩占30%。
3.考生考试总成绩为折算为百分制的初试成绩(50%)与复试成绩(50%)相加。具体换算公式为:
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5)×50%+专业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30%
复试线:
国家线(b类考生)情况:
2025 年:总分341分(单科线:满分=100分科目34分,满分>100分科目51分)。
2024 年:总总分353分,单科要求为政治/外语37分、业务课56分。
2025年录取情况:
2025 年录取情况:一共录取6人。
一志愿录取4 名。初试最高分372分,最低分 343 分。
调剂录取2 名。初试最高分378分,最低分 377 分。
2024年录取情况:
2024 年录取情况:一共录取3人。
一志愿录取3名。初试最高分384分,最低分 37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