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最高清下载打印)
创始人
2025-07-16 14:57:45
0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过渡阶段,孩子开始从直观的加减运算,逐步接触抽象的乘除法、几何概念、简单应用题等。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让抽象知识 “落地”,通过结合生活、借助工具、理清逻辑,帮助孩子真正理解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以下从核心模块出发,分享具体的理解方法:

一、基础概念:从 “生活场景” 到 “数学定义”

三年级的基础概念(如 “倍”“周长”“平均数” 等)往往比较抽象,直接记定义容易混淆,建议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让概念 “看得见、摸得着”。

1. “倍” 的理解

  • 问题:孩子常把 “倍” 和 “多” 混淆(比如 “3 是 1 的 3 倍” 和 “3 比 1 多 2”)。
  • 方法:用 “实物对应” 建立关系。
  • 举例:用积木摆一摆 ——1 个红色积木为 1 份,蓝色积木有这样的 3 份(即 3 个红色积木的数量),就说 “蓝色积木是红色积木的 3 倍”。
  • 关联加法:告诉孩子 “3 倍” 本质是 “3 个相同的数相加”(如 3 倍于 2,就是 2+2+2),让 “倍” 和已学的加法产生联系,降低理解难度。

2. “周长” 的理解

  • 问题:孩子容易把 “周长” 和 “面积”(后续会学)混淆,或认为 “只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
  • 方法:“动手围一围 + 语言描述”。
  • 操作:用绳子绕课本一周,再把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 —— 这就是课本的周长。
  • 拓展:让孩子围自己的手掌、课桌边缘、不规则的树叶,告诉他们 “任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都是周长”,打破 “只有长方形、正方形才有周长” 的局限。

二、运算:从 “机械计算” 到 “理解算理”

三年级的运算重点是乘除法,以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孩子可能会背乘法口诀,但未必理解 “为什么这样算”,需要结合 “算理”(计算的道理)来学。

1. 乘法:理解 “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 举例:“3×4” 可以理解为 “3 个 4 相加”(4+4+4)或 “4 个 3 相加”(3+3+3+3)。
  • 操作:用小棒摆一摆 —— 每堆 4 根,摆 3 堆, total 数量就是 3×4;再每堆 3 根,摆 4 堆, total 一样,让孩子直观看到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方式”。
  • 延伸:结合生活场景,比如 “每人分 2 块糖,5 人一共分几块?” 就是求 “5 个 2 相加”,用 2×5 计算更简单。

2. 除法:理解 “平均分”

  • 除法的核心是 “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
  • 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如 “12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几个?”);
  • 总数里有几个每份数(如 “12 个苹果,每人分 4 个,可以分给几人?”)。
  • 操作:用实物分一分 ——12 块积木,先 3 人分,每人每次拿 1 块,直到分完,看每人有几块;再每人分 4 块,看能分给几人。通过动手操作,孩子能理解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比如 3×4=12,所以 12÷3=4)。

3. 混合运算:理解 “运算顺序” 的逻辑

  • 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但孩子可能记不住。可以用 “生活场景解释”:
  • 举例:“妈妈买了 2 袋苹果,每袋 5 个,又买了 3 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 分析:要先算 “2 袋苹果有多少个”(2×5=10),再加上梨的数量(10+3=13),所以必须先乘后加。
  • 若有括号:“妈妈买了 2 袋苹果,每袋 5 个,再买 3 个梨,分 3 人,每人几个?” 需要先算总数(2×5+3=13),再除以 3,即(2×5+3)÷3,括号的作用是 “先算这部分”。

三、几何:从 “认图形” 到 “理解特征”

三年级几何主要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以及周长计算。重点是让孩子理解图形的 “特征”,而不是死记公式。

1. 图形特征:用 “对比 + 操作” 区分

  • 长方形和正方形:
  • 共同点:都有 4 条边、4 个直角;
  • 不同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正方形 “4 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操作:让孩子用直尺量课本(长方形)和魔方面(正方形)的边,记录长度,直观看到 “对边相等” 和 “四边相等” 的区别。

2. 周长计算:理解 “公式的由来”

  • 长方形周长 =(长 + 宽)×2: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周长是 “2 条长 + 2 条宽”,即(长 + 宽)×2。
  • 操作:用绳子围长方形,再把绳子拉直,量长度;或用小棒拼长方形,数小棒总长度(2 根长棒 + 2 根短棒),验证公式。
  •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4:因为 4 条边相等,周长是 4 条边的和。

四、应用题:从 “看不懂题” 到 “理清逻辑”

三年级应用题开始变复杂(如两步运算、含 “倍” 的问题),孩子常因 “读不懂题” 而卡壳。关键是教他们拆解题意、找数量关系。

1. 步骤:“读题→找关键→画图表→列算式”

  • 读题:圈出关键词(如 “一共”“平均”“几倍”“多 / 少”);
  • 画图:用线段图、示意图简化问题(尤其适合 “倍” 的问题)。
  • 举例:“小明有 5 颗糖,小红的糖是小明的 3 倍,两人一共有多少颗?”
  • 画线段:小明→5 颗(1 段),小红→3 段(每段 5 颗),先算小红的数量(5×3=15),再算总数(5+15=20)。

2. 常见题型:结合生活场景理解

  • 购物问题:“买 3 支笔,每支 4 元,付 20 元,找多少?”→先算总价(3×4=12),再算找回(20-12=8);
  • 行程问题:“小明每分钟走 60 米,走了 5 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每分钟走的距离 × 时间 = 总距离(60×5=300)。

五、辅助工具:让数学 “变有趣”

三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用游戏、实物、趣味故事能提升兴趣,帮助理解:

  • 工具:积木、小棒、计数器(理解数位)、七巧板(几何)、钟表模型(时间);
  • 游戏:乘法口诀接龙、“算 24 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水果(除法平均分);
  • 绘本:《数学启蒙》系列(如《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讲数位,《鼓鼓和蛋蛋的梦想》讲乘法)。

总结

三年级数学的理解核心是:少记硬背,多联系生活;少机械算,多动手操作;少怕错题,多分析原因。家长和老师可以多让孩子 “说”—— 让他们讲一讲 “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能倒逼他们理清思路,真正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新白娘子传奇》哪一年上映的? 《新白娘子传奇》哪一年上映的?《新白娘子传奇》992年11月5日上映的。《新白娘子传奇》是由夏祖辉、...
阻碍消防车救护车通行,老年“暴... 在城市的道路上,时常能看到老年“暴走团”的身影。他们在机动车道上肆意行走,仿佛道路是他们的专属领地。...
跆拳道厉害吗? 跆拳道厉害吗?跆拳道厉害吗?杀伤力大吗?挺厉害的。(注:我也是练习跆拳道的,那只是我感觉。我参加过跆...
忘不了过去、怎么办 忘不了过去、怎么办你真心地付出了,便永远也无法完全忘了。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用时间来冲淡它,用别的来...
绘本阅读早教故事机方案开发要求... 绘本阅读早教故事机方案开发要求?绘本阅读早教故事机方案开发要求,无非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要求,想实现的功...
女性情感类杂志 女性情感类杂志想看女性情感类杂志 有关恋爱结婚类的 介绍几个比较好的知音,家庭,打工,八小时之外...
学做蛋糕当学徒要多久出师? 一... 学做蛋糕当学徒要多久出师? 一般多久?我和女朋友的2年之约 2年内可以出师吗?那位高级糕点师...
当.....的时候 用英语怎么... 当.....的时候 用英语怎么说When While当然是when了就是when。When.......
英特“种树记”:一所学校卓越的... 英特学校的树,在风中沙沙作响。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这里的故事,关于根、关于光、关于火,也关于一个永远...
试衣间门缝出现摄像头,迪卡侬再... 针对网友反映的迪卡侬合肥一门店试衣间门缝出现摄像头一事,7月18日,迪卡侬有关负责人回应南都记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