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分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这样的分数在很多网友眼里,即使上不了什么好的211、985,末流的双一流还是能够得着的。
但是在浙江诸暨,有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女生,考了604分,居然报考了一所高职大专院校。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为啥,但是在仔细了解学校是干啥的之后,一些网友来惊呼:原来是有高人指点!
604分的抉择
浙江考生贺显贻今年高考考出了604分,位于省前48100名,超过特殊类型招生线12分,超本科线114分,这个分数在竞争激烈的浙江虽然算不上拔尖,但是应该能够稳稳当当地进入一个不错的一本院校,甚至是选择一些“双一流”大学的理想专业。
按理来说家里人也该忙着帮孩子分析哪个学校名气更大、哪个专业前景更好,以期能在志愿填报的最后关头“优中择优”,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贺显贻以及家人的选择,却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他们很早就选定了武汉一所民办专科院校,并且最终把它当成第一志愿填了上去。
此事一出,全网哗然,“太浪费了!”“父母怎么想的?”“大专文凭出来怎么办?”,在很多人眼里,分数就应该兑换为同等量级的学历,学历再通往可预期的社会地位与前程。
所以人们惋惜的,不只是一个高分,更是一个本该按部就班、走向“康庄大道”的年轻人,似乎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与“价值折损”的岔路。
所以贺显贻一家到底是咋想的?
其实在贺显贻的眼里,这个选择很简单,她的梦想是读一所军校,但是堵在604分面前的是两座大山,一是浙江高考的内卷,二是军校招生的残酷。604分,听起来风光,但在冲击顶尖学府时却略显乏力,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
而她心心念念的军校,对女生而言,更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名额稀少,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想象。她的分数,放在这条实现梦想的赛道上,并不具备稳操胜券的优势。
军校梦遥不可及,怎么办?是退而求其次,选一个自己并不热爱的普通本科专业,把梦想束之高阁,还是另寻他路?
或许这也是现在很多学生的困扰,兴趣和成绩不能兼备,到底选什么?贺显贻给出了答案,她选择到大转成为“定向军士”,学制三年,学费减免,毕业即直通部队,成为专业技术军士,享受稳定的待遇和职业发展路径。
而这份“包分配”的承诺,与几十年前,最优秀的那批初中生放弃高中、选择读中专以换取“铁饭碗”的逻辑,非常相似,或许这并非“高人指点”的玄学,而是在认清现实后,做出的最理性权衡。
那么贺显贻为啥这么想成为入伍?甚至于拿前途去豪赌?
其实读军校这个梦想,是她的舅舅种下的,他是一位在部队服役长达12年的老兵,因为他的言传身教,让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梦想着像舅舅一样扎根部队,进入军营。
这个梦想足够纯粹,也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让她坦然地对周围人说:“选择大学,适合比名头更重要。”她不愿意为了一个虚名,去读一个毫无热情的专业,然后在四年的迷茫中消耗掉对未来的所有期待。
对她而言,武昌职业学院的定向军士项目,不是退路,而是捷径,它是连接“604分”这个起点和“成为军人”那个终点之间,最短、最快、最有效的那条直线。
她用一份超过本科线一百多分的高考成绩,去敲响一所专科院校的大门,这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它宣告着一种不被“分数至上论”和“名校面子观”绑架的清醒与自由。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得到它,这份清醒,比一个漂亮的学历标签,珍贵得多。
所以当外界的讨论聚焦于“亏不亏”时,贺显贻内心的天平上,砝码只有两个字:梦想。她用实际行动告诉着我们“分数是我的,我的人生也是我的。”
开明的父母
在这样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背后,其实站着一对开明的父母。
贺显贻的父母,乃至她的双胞胎弟弟贺显博,从始至终都是她最坚定的同盟,他们没有被“别人家的孩子”困扰,也没有用世俗的成功标准去框定女儿的未来。
他们看到的,不是女儿“浪费”了分数,而是她为了一个从小就立下的志向,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和拿出的巨大勇气。他们为女儿能够忠于内心、追逐梦想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这种无条件的支持,是贺显贻能够顶住外界压力,从容做出选择的最大底气,而当武昌职业学院的招生办负责人亲自打来电话,祝贺她成为今年第一个被录取的学生时,这份来自校方的郑重其事,也印证了她选择的价值——她是被当作“宝贝”,被寄予厚望的。
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或许另一条路更加的稳妥,也就是拿着这个分数去读一所不错的本科,大学期间再应征入伍,未来考取军官,起点更高,前途更阔,相比之下,去大专读“定向军士”,简直是一场豪赌,赌注是宝贵的分数,和可能受限的未来。
所以,604分的价值,真的被浪费了吗?
其实并没有,它只是没有被投放到传统的“学历市场”去交易,而是被贺显贻当作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投入到了一个高度个人化,但同样坚实闪亮的价值体系里。
这场围绕分数的喧嚣,最终映照出的,是这个时代多元的价值观碰撞,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分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一张通往更高社会阶层的门票,一份确保稳定未来的保险,还是一张实现个人梦想的入场券?
答案没有对错,只关乎选择。
贺显贻用她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没有让分数定义自己,而是用梦想定义了分数的用途。在这场名为“青春”的靶场上,她稳稳地举起了枪,为自己的人生,投出了最精准响亮的一枪。
本文信源:湖北日报《高考604分,浙江考生为了从军梦考上武汉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