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英Y2 来源:Chaya养育之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学?
平时看起来不怎么用功,考试却总能名列前茅;
学习新技能时,别人还在摸索,他已经能举一反三;
同样的知识点,他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
我们羡慕这些学得快的人,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有天赋就好了。
其实,这不是天赋的差距,而是学习方式的差异。使用整体性学习法,你也能成为学得“又快又好”的人。
整体性学习,打破知识壁垒的思维革命。
整体性学习,是一种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网络建立联系的思维方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
就像建造一座城市,不是孤立地堆砌砖块,而是有条理的交通网络。
当知识之间建立起四通八达的联系,学习就变得轻松而高效。
为什么要掌握整体性学习?
理解更深刻: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能真正"吃透"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记忆。
记忆更持久:大脑更擅长记住有关联的信息,整体性学习通过建立多重联系的知识网络,记忆就像被打通无数条通路,难以遗忘。
应用更灵活: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点,遇到问题时能快速调取相关经验,触类旁通。
学习更高效:新知识总能找到"挂钩点",吸收速度呈几何级增长,减少了重复记忆的时间,同样的学习时间能掌握更多内容。
创造力更强:不同领域的知识碰撞,更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
曾经写的《高效学习就是,短时间内重复学习》《高效学习就是,每次重复都有进步》《高效重复是:温故而知新》等文章,受到大家欢迎。非常多的人认同,重复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而整体性学习,正是一种高超的重复。因为它不断让一个知识和别的知识产生联系,每一次联系、探索,都是一次温故知新的重复。联系越多,这个知识在脑海中重复越多,会发展和加深神经连接。
且联系发生的时候,是一次性重复好几个知识,相当于开启记忆和理解的分身。学某一个点的时候,你顺带掌握了一个面。
如何实践整体性学习?
1.建立知识网络
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问自己这些问题:
这个知识与什么相似?这个像什么?(比喻、类比)
这个知识能解释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这个能用来做什么,怎么用?(原理、应用)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个与什么相关?(联系)
比如学习"光合作用",可以联系到:植物工厂,比喻为"植物版的太阳能充电";能量转换(物理知识);生态系统(更大框架)等等。
2.善用比喻和类比
把抽象概念具象化。如,电流像水流;细胞像微型工厂;历史事件像多米诺骨牌等等。
好的比喻能让复杂概念一目了然。
3.构建知识模型
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制作概念卡片建立知识联系;设计流程图理解运作机制等。
这些可视化工具能强化知识网络。
4.跨学科思考
读历史时思考地理影响;学数学时寻找现实应用;艺术创作融入科学原理。
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视角下会呈现全新面貌,打破学科界限,知识才能真正活起来。
5.主动制造联结
每周留出"知识混搭时间",随机选取两个看似无关的概念,强迫自己找出5个联系点。
比如"历史事件"与"数学公式"之间,可能发现周期律、指数增长等共通点。
6.实践输出驱动
学习新知识后立即:教给一个6岁孩子听(简化);写成专业文章(深化);设计成思维导图(可视化);应用到实际场景(实践化)。
编程时尝试用音乐节奏理解代码结构,写作时用建筑思维搭建文章框架,解题时用多种学科方法验证等等。
7.培养元认知能力
定期复盘:我是怎么学会这个的?哪些方法特别有效?哪些弯路可以避免?
像园丁观察植物生长一样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
整体性学习强调融会贯通,但不是毫无章法。
它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节点;严谨的逻辑建立连接;持续的实践检验效果。
就像优秀的建筑师:既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要遵循力学的规律,二者结合才能建造稳固又独特的大厦。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就像酒,需要酿出来才能品尝它的香味;整体性学习法,也需要你去实践才能让你获益。
从今天起,搭建自己的知识大厦,构建自己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成为那个学得又快又好的人。
上一篇:交城县迎来高校学子研学实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