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所高校发布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变更通知。
高校专业和初试科目主要有哪些变化?招生单位新增专业体现哪些趋势?考生备考要关注什么?
近日,研招网发布消息对此进行了解读和提醒。
考研初试科目新调整
多所高校对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进行调整,主要包括自命题科目改为统考科目、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扩展、精简科目等。
根据教育部有关部署,鼓励招生单位优先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或招生单位间联合命题。今年多所高校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自命题科目改为统考科目,主要涉及计算机、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
多所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自命题科目调整为选用全国统考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如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专业初试自命题科目选用全国统考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考试初试科目由原来的(842)计算机基础综合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教育学类相关专业自命题科目多调整为全国统一科目“311教育学专业基础”。如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相关专业自命题科目调整为全国统一科目“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历史学专业,初试科目多调整为313历史学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招生专业中国史、世界史改考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山东大学调整2026年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科目,0602中国史、0603世界史初试业务课(一)考试科目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初试科目强化学科交叉,扩展知识结构。
医学类试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福建医科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科目,将医学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一)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今年已有多所医学院校宣布2026考研初试科目有所更改,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这3所院校为临床医学学硕初试科目更改;河南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院校宣布医学技术专业初试科目更改。
传统文科专业如哲学、公共管理开始增设数学科目,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逻辑学方向原初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调整后改考数学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专业由原来的(633)公共管理和(873)公共政策调整为数学(三)和公共管理综合。
有些高校还将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精简化。如西安工业大学计划2026年将原“803微机原理”改为“819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2027年进一步取消“808操作系统”,仅保留一门自命题科目,逐步向“基础课统考+专业课精简化”过渡。
初试侧重基础理论与通用能力(如数学、外语、核心专业课),复试则聚焦个性化潜力(如科研经历、实践技能)。区分复试与初试,实践能力前置考查,二者分工明确,避免重复考核。如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取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科目,可能将该内容移至复试或课程阶段考查。
招生单位新增专业体现哪些趋势?
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公示新增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部分于2025年首次招生,另一部分将在2026年首次招生。也有招生单位针对就业需求不足或重叠专业,在2026年进行停招或合并,推动学科结构优化。纵观研究生招生单位已公布的专业调整信息,2026年考研专业设置呈现以下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根据近期招生单位发布的新增专业公告,高校将在2026年显著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相关专业,体现招生专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的趋势。如清华大学2026年增设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专业(机器学习、智能系统方向),华南理工大学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新增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
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布局加强。高校围绕相关需求,还新增一批融合多学科的交叉专业,强化新兴领域研究。如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南京大学新增非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化学研究方向新增“新能源技术”“储能器件”等方向。
专业优化与资源整合。2026年研招,多个招生高校对就业需求不足或重叠专业进行停招或合并,推动学科结构优化。厦门大学暂停招收1005中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暂停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暂停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专业;江西财经大学停招工程管理、宪法与行政法学等7个专业。也有高校对相似专业进行合并,合肥工业大学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等二级学科合并为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整合研究方向与考试科目。
应用型专业教育持续强化。教育、医学、金融等应用领域专业进一步贴近实践需求,学制延长以提升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新增“教育信息化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响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浙江大学临床医学(非全日制)新增老年医学方向。强化专业基础,自2026年起,浙江财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金融专硕学制由2年延长至3年。
考研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考试科目和招生专业的调整,最终还要以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26年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的信息为准。
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持续关注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所报考学院官网、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查询最新考试科目。以及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和研招网资讯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
对于2026考研自命题初试专业考试科目改考成统考的科目,考生需及时更换参考资料。报考的专业如存在初试考试科目合并或取消等调整,考生可以重新规划复习。比如7月可以根据最新科目调整,重新制定月、周备考计划,如报考的计算机类专业含408统考,需增加操作系统、机组复习。在9月份高校招生简章集中发布阶段,考生可以根据招生简章核对专业学制、研究方向、复试形式等具体细节。
考生如遇到原计划报考但高校2026年停招专业的情况,要及时调整目标。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与专业设置变化,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选拔科学性的改革方向。面对这些新动态,广大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信息,及时调整策略,科学规划备考。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实习生 牛祉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