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人变得精明之后,985高校率先受挫。有人查了今年的最低投档线,发现不少学校即便仅在重庆当地,其投档线也暴跌了。
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在提前批的做法不妥,它们把冷门专业打包成所谓的专业组卖给学生,而且还是高价出售。
但普通人在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磨砺之后,终于看清了,学校并非完全是为考生着想的,毕竟它们也得盈利,如此说来,普通人又何苦去给这些高校当所谓的“耗材”呢?
“耗材”这两个字,或许就是不少人用以概括自己极为普通一生的词汇了,说起来着实令人心酸。但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必然得从毕业之时就考虑就业的事情。
而毕业之前我们所学的专业、所考的院校,听起来就仿佛是在给自己明码标价、贴标签一般。可这难道是能避免的吗?大家如今也想通了。
既然普通人没办法逆天改命,那至少也别让自己白白奉献一生、吃力不讨好。就拿医学专业来说,以前它向来都是大热门。
可今年竟然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广东各大医学院校今年集体都陷入了困境。像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等,今年真的是全面遇冷。
原本南方医科大学的5年制临床专业组那么受欢迎,可今年竟然直降1500名;广州医科大学的5年制专业即便扩招了,却也跌了1万多名。
护理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网上有句玩笑话叫“北大护理出来的也就是个护士而已”,这句话如今终于像回旋镖一样扎回了北大医学部身上。
其临床专业8年制从153名直降到512名。要知道这可是北大,而且是在广东这样的教育大省,家长们又不是没眼力见儿的,居然都能遭遇这般待遇。
这难道不足以说明普通人不再那么傻了吗?大家可能觉得现在的00后大学生们没有奉献精神。
但是要知道,今年正在就业的医学生们,大多是17届的高考生以及14级的高考生。要知道这些学生刚读完5 + 3的临床医学专业。
他们来到社会上给网友们的反馈,真的让人感觉相当心疼,那没日没夜的规培折磨和压榨就不用多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医学生身心崩溃呀。
再一问他们实习的情况,有的医学生说实习一个月才1500元,听到这儿,江苏的一个医学生直接笑出声了,他说他们压根儿没钱。
就这样,哪怕00后的大学生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可连一点点物质回报都得不到,反而全是负面情绪和压力。
那么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讲,这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下最重要的并非是奉劝那些有想法的人继续吃苦去学医。
而是要解决这些学生学医之后的后顾之忧。不能让一个孩子接连学了8年之后出来,又得接着规培、考证,马不停蹄。
并且这十几年来甚至长达20年来,似乎都没能给家里带来一丝收入,普通人家可承受不了这样长线的培养模式。
不过也有人提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前些年就是因为医学专业饱和了,搞得好像医学生很不值钱。
而接下来这些年要是学生们都不报考医学专业了,可能过不了10年,这个专业会再次成为大热门,又将经历一次循环,到那时又会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