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投档分数线比浙大仅低2分,
位居浙江省高校第二,
东方理工分数线为什么这么高?”
7月22日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以656分的投档线冲上知乎热搜榜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图源 浙江发布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浙江新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该校首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其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这所新大学有多新?今年6月30日是浙江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截止日。6月20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才发布关于设置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通知,差点就没赶上今年浙江高考招生的末班车。
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招收的首批70名学生里,宁波慈溪中学男生韩冬煦成了关注焦点——
高考691分,浙江省内排名430名的他,是今年该校新生中的最高分。
这个分数,足以让他选择浙江大学的绝大多数专业。数学竞赛获奖背景,也足以让他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选拔。
但这个高瘦、性格腼腆的男生,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距离家乡不足百公里的这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
高分报考一所首次招生的新型大学,等于躬身入局教育改革实验,是一次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人生投资。选择背后,韩冬煦有哪些考量和规划?22日上午,记者和韩冬煦面对面对话。
录取通知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供图
报什么大学是我自己决定的
韩冬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从小学就开始参加数学竞赛,一直坚持到高三,最好战绩是全省数学竞赛二等奖。691分的高考成绩,在慈溪中学也是名列前茅。
但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决心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韩冬煦说,报考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他自己决定的。这个决定背后有自己的选择,也有阴差阳错的因素。
一开始,韩冬煦想要去冲刺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数学专业,却不小心在报考时点了“服从调剂”。因为担心被调剂到非数学专业,已获得强基计划选拔资格的他主动放弃了考试。
高考出分前几天,韩冬煦终于等到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可以招本科生的通知。这是他从高二就开始持续关注的高校,对师资和办学体制都比较满意。高考后他又数次去校园里和老师们双向沟通。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填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后面的几个志愿则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理科实验班(数学方向),以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等。
除了没有往年录取分数线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韩冬煦的其余志愿往年录取分数线基本都高于他的分数和位次号,“其他都是乱填的,我想好了要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公共科研楼。图源 浙江发布
高考分数不存在浪费
高分增加了我的选择机会
在社交媒体上,有报考其他民办本科高校首届本科招生的学生戏称自己是“年轻的赌徒”,赌的是学校的未来发展。
韩冬煦却从没想过自己是在赌。
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是做科研,最好是人工智能方向。他认为,既然是走科研这条路,核心竞争力就是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将来继续深造时,顶尖高校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的看重也会高于本科毕业院校层次。
在韩冬煦看来,自己比录取分数线高近50分报考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并不存在分数的浪费。高考分数主要的价值是对自己此前学习阶段的一个衡量,也为自己增加了选择高校的机会。大学阶段,他优先考虑的是哪个高校能更好帮助自己少走弯路,高效实现科研梦想。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最让我满意的一点是,他们非常专注做科研。”韩冬煦说,比如自己近期已开始暑期科研实践,先学一些Python、算法等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提前感受科研环境,便于他更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
按照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规定,大一新生不分专业,大一的第二学期末可以在数理基础科学、智能制造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韩冬煦已经计划好,开学后就去各个实验室体验不同的科研项目。他很期待能有四年纯粹的科研学习时光,为自己未来直博打好基础。
新闻+
首次招生的民办新校
凭什么旗开得胜
同为第一年招生,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也在今年的招生中表现抢眼。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广西招生考试院通过官网公布了2025年本科普通批院校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数线(首选物理科目组)。其中,备受关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616分。
这个分数,超过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不少双一流名校在广西的投档线。
首次招生的民办新校,凭什么让高分考生甘愿“舍老牌名校选新面孔”?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全新的办学模式里。
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为例。从出生就带着“豪横”基因:福耀集团曹德旺砸百亿建校,请来了前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掌舵。第一年只招50人,却配备了15名院士、56位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师生比6:1。这意味着每个学生身边,可能围着好几位“大佬”。
福耀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产业直通教育”的设计。传统大学多是“先办校再谋合作”,而福耀直接让产业链成为课堂。材料科学、智能制造这些专业,完完全全是跟着福耀、宁德时代这些企业的产业需求来定制的。
学生大二就能扎进企业实验室,行业导师从入学带到毕业,全程带实战项目。毕业时,产业链企业优先伸手:“毕业即能上手”的确定性,戳中了多少家庭的就业焦虑?
再看它的招生方法。第一年全国就招50人,8亿预算花在50个学生身上,学校还提供跟德国工业院校的交流机会。当然,第一年招生的福耀科技大学有其特殊性,这样的推算方法也不一定准确,但这种小规模的精英培养模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重视。
当然,作为零办学历史的新校,其培养质量尚待检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这些陆续走入大众视野的新式高校,给了学子们更多选择,也打开了一个以产业力量重塑教育的新赛道。而企业资本加上研究型教育的混搭模式,也逼着一些传统高校思考:教育改革应该面向何方?
来源:浙江新闻综合自浙江日报记者 纪驭亚 竺佳、浙江日报评论员 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