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再好的高校也存在一些看似没什么用处的冷门专业,可它们每年是怎么确保能招满学生的呢?
有句话说得很戏谑,但也很实在,那就是好的大学通常其招生办的水平也挺高的,比如大家经常吐槽的“超短裙招生”,不就是用一系列花哨手段把学生家长都给绕晕了吗?
而最近更是出现了一种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考生们都坐不住了,我明明报考的是热门专业,怎么就能眼睁睁地把我录取到别的专业去了呢?
好的大学其实就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其优秀的教学条件,另一面却似乎让人感觉有点店大欺客了。
就是说,好的大学要是在招生方面使点小手段,你还没法说人家不好,毕竟能去上它们最冷门、最差的专业似乎都算是一种“幸运”了。
可这种“幸运”要是真落到自己头上,那可真是相当难受。就拿中国政法大学来说吧,这么好的一所大学最近可把一些考生给坑得不轻。
有位来自河北的考生真是气得不想说话了,只能用“我谢谢你”这四个字,来反讽今年的录取情况。他不明白自己报考了法律组,最后怎么就被录到了一个哲学专业。
要知道,这两个专业又不在同一个招生大类里,无论怎么理解,都不可能牵强地把它们当成同一种专业吧。
在政法类大学中,法律当然是最受欢迎的专业,学生考那么高的分数不就是冲着热门专业去的嘛。普通家庭就这么点小小的期待,结果也被学校给坑了一把。
孩子实在是理解不了,法律组里怎么会出现哲学专业,到底谁能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呢?要是不想读政法专业,又何必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呢?
其实这件事,学校方面给出的解释大家总归是要信服的,但在学校还没给出解释的时候,在校的学生已经给出了说法。
有人说自己就是这个专业的,首先,进来以后考到前两名,是可以转专业转到法学的;要是没转专业的话,也可以努力“卷”一下。
因为政法大学的保研率很高,只要读到专业前三,都可以去清北人大这样的高校,难道不香吗?
听到这儿,倒是先把这位没什么生活经验的小学妹给暂时忽悠住了。这位小学妹满口答应说:
“那我还是奔着保研去吧,毕竟要是自己都能学到前几名,又何必转专业呢?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但这时候,有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一下子就瞧出了其中的门道。好家伙,这么好的学校竟然只提保研率,压根儿不提就业率。
平心而论,如果哲学专业以后真的特别好找工作,在社会上都被疯抢的话,那学生为啥在被录到哲学专业后会感到万念俱灰呢?
显然这并不是保研的问题,这分明就是偷换概念了。要是找不到工作,什么专业都白搭,所以学生们关注的重点是这个专业能不能确保以后吃喝不愁。
哪怕录取结果和报考结果真的就那么不匹配,可要是能把学生们转到好的专业,相信学生们也不会有啥埋怨的。
当然也有人说了:“你是看不起我们政法大学吗?”有个同学就讲,他从学校毕业之后拿到了北京户口,现在混得特别好。
意思就是说,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哪怕读的是世界上最烂的专业,也会有出路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