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走廊、门前庭院、家中餐桌......这一个个大家日常所熟悉的生活空间,构成了小桦(化名)的学习课堂。今年15岁的小桦,生活在白沙牙叉镇牙港村,因幼年时患有重度脑瘫,致使无法正常上学;其父平常又忙于务农、维持生计,小桦由年迈的奶奶照料。小桦如何正常接受教育?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自2018年起,时年44岁的白沙第一小学教师曹立文主动揽下“送教上门”的任务,让小桦在家可以接受教育,感受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直至今日,这场每月定期定时的“送教上门”行动仍在继续。
“最开始,小桦见生人就躲,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无法正常表达,教学方式要常常顺着小桦的情绪而改变,常规的学习课程并不适用于他。”七年来,每一次“送教上门”都让曹立文记忆尤深、感触良多。谈及与小桦结下的不解之缘,他这样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他们就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送教上门”的几年时间里,曹立文渐渐发现,小桦对图画十分感兴趣。作为教授美术和数学科目的曹立文,抓住了这个打开小桦心智的“钥匙”。他细心教导小桦认识和使用图画文具,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图画的方式来展示,并把日常礼节通过图画的方式传递给小桦,帮助小桦慢慢融入社会当中。同时,曹立文还为小桦量身制定了特殊课表,积极协调其他科目老师轮流上门送教,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课程,确保小桦能跟上节奏。
“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学生有进步,让这些遭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们慢慢发现美好、向往幸福。”七年来,曹立文坚持定期入户每个月不少于四次、每次两个学时、每学年不少于40个学时,注重发掘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与其说是教学,更不如说是陪伴。”
经过陪伴教学后,渐渐地,小桦变得愿意主动打招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还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数字以及图形,这些成长和变化让曹立文倍感欣慰。曹立文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折翼的天使’也可以翱翔梦想的海洋。”
2023年8月,曹立文被推选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面对殊荣,他这样说:“特殊儿童的成长变化,是我坚持‘送教上门’的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帮助他们快乐成长起来,奔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