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3日
来自包九中的68名准高一、准高二师生奔赴上海
在6所顶尖高校
开启一场关于理想与未来的探索之旅
从高中课堂到名校校园
这场跨越千里的研学→
究竟藏着怎样的成长密码?
在百年校史里触摸时光的温度
研学首站走进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园内梧桐摇曳,书香弥漫。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到无数复旦人在科研、教育领域的坚守与突破,同学们在一砖一瓦中读懂了“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深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校史馆,馆内静静铺展着从“南洋公学”到“大国重器”的传承脉络:从创办初期深耕实业教育的初心,到如今在前沿科技领域勇攀高峰的突破,交大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核,在馆内的互动展项与实物陈列中持续迸发活力。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英贤图书馆典籍长廊和商学博物馆金融年轮,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铺展着中国经济的演进画卷,从古代的货币流通到现代的金融体系,可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华东理工大学,诺贝尔中心静静矗立,这里不仅陈列着与诺奖相关的珍贵资料,更以沉浸式展陈串联起化学领域的里程碑时刻。当同学们漫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科学探索的脉络——从早期化学家的手稿复刻,到现代前沿实验室的模拟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化学学科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演进。
在学科魅力中撞见成长的方向
同济大学的“硬核科技”让同学们目不暇接:风洞中心模拟汽车行驶状态,地震馆演示减隔震技术,机器人足球队展现AI算法,磁浮试验平台见证我国轨道交通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华东师大的河口海岸实验室里,长江三角洲的生态图谱清晰铺展——潮汐律动、湿地生物多样性,让人直观读懂守护生态的深远意义。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为同学们打开了多元认知的窗口。
在对话交流中锚定前行的坐标
在同济大学的科普讲座中,专家描绘的“智造强国”蓝图,让同学们深刻体悟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更坚定为科技强国拼搏奋斗的信念。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科讲座中,教授深入浅出地揭开“厚德博学”的育人内核,从传统的票据账册到新兴的数字金融,让人在“经济匡时”的校训中读懂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学者们的讲述,让课本知识有了温度,让同学们对未来方向有了轮廓。
名校里的足迹
实验室里的好奇
与学者对话的思考
早已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场旅程
不仅是对“大学”的具象认知
更是一次与理想的深度对话
少年们带着这份笃定
正向着更辽阔的世界
勇敢出发!
来源: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