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高考录取季正火热。
但真正让无数人眼前一亮的,不是一纸名校 offer,而是一所刚成立的新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发出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
这封通知书上,赫然印着校长王树国的亲笔签名,细节拉满、仪式感爆棚,让不少网友“酸”道:这也太有排面了吧!
50个新生,50封手工打磨的通知书,传递的不止是结果,更是承诺。
从“新学校会不会不靠谱”的担忧,到“首年录取分数线碾压985”的惊艳,福耀科大靠实际行动让质疑声逐渐哑火。
福耀科技大学
一封通知书
7月23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在官网,首次公开了首份录取通知书的样式和制作过程。
整个流程对标高级定制,每一份都像是工艺品。
这不仅是学校第一次正式“亮相”,更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公开承诺。
而最引发轰动的,是“校长签名”那四个字。
不是盖章,也不是印刷,而是王树国校长逐份签下的亲笔签名。
校长亲笔签名
作为一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哈工大校长的重量级人物。
能亲手给每一位新生签名,这种诚意,放眼全国高校也属罕见。
有不少网友直言:如果我的通知书是校长亲笔签的,那真是拆都不敢拆。
但福耀科大的“用心”不止体现在这封通知书上。
据透露,这50位新生将享受6位老师包围式教学,每人配一个导师,从大一就可进实验室。
这哪里是上大学?简直是被捧在手心里的栽培。
瞅瞅这通知书上的寄语, 你们不仅仅是学生,也是这个大学形态的创建者,更将会是这个新时代的开拓者、奉献者!
通知书
这不是套话,而是王树国一直在强调的育人逻辑。
学生不只是被教的对象,更是学校成长的一部分。
你来,不是进一所成型的“体制学校”,而是跟着学校一起生长。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于“内卷”的大环境下,福耀科大的做法显得格外逆流而上。
没有喧哗,没有宣传套路, 而是真正把“重视学生”四个字落到实处。
这也难怪,即便是首年招生、无硕博点、非985光环加持,还是有大量高分考生主动选择了这所刚刚获批的学校。
整理通知书
一路的坎坷
说来也唏嘘,其实福耀科大如今的“风光”,放到几个月前,那可是一个看好的人都没有。
将时间倒回到2021年,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宣布捐出100亿元创办大学时,外界的质疑声几乎盖过了掌声。
一个民营企业家,搞民办大学,还不是搞职业教育,居然要做研究型?
相信,不少人当时的反应是,这是捐钱博名声的新剧本?
刚开始的确是“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也就是所谓的重实践、重技能。
可以说主打一个“毕业即就业”,甚至有人说曹德旺要把大学办成“高级技校”。
但很快,这条路被推翻。
2023年后,福耀科大的定位发生了火箭般的飙升。
从“应用型”转为“综合性研究型”,再到如今明确锚定“新型国际化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
一句话,不再只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而要培养真正能在全球科研前沿,站得住脚的“时代工匠”。
变化的不止定位,还有毕业的路径。
王树国提出“八年制本硕博一体化”,不同于传统高校那种“读完本科再考研”的老路子。
简单来讲,学生可以在本科第4年、硕士第6年、博士第8年任何阶段退出,分别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这种“可退出机制”一方面减轻学生压力,一方面让学术追求不再是“非走到底”的硬选项,极大降低试错成本。
而支撑起这套体系的,不仅有理念,还有真金白银。
8亿元首年经费只招50人,这是什么概念?
摊下来一个学生平均1600万。
报道
这不是用钱砸出效果,这是用投入买信任。
就像曹德旺自己说的:“我们对标斯坦福,但不是照搬,是吸收精神。”
他在创校初期亲自去看树、看施工图纸,光检查照片就留下15次以上。
他不是甩钱让别人干,而是真在一砖一瓦地参与。
外界一直担心,一个新建大学没硕博点,未来认可度在哪?
就业怎么办?但从今年各省的录取线来看,学生们已经用脚投票。
河南招9人,投档线658分,超了华中科大、南航这些老牌985。
广西616分,湖南635分……这些分数放在传统体系里,随便进个985热门专业绰绰有余,但他们选择了福耀科大。
录取通知书
为什么?因为信这所学校,也信王树国这位校长。
王树国自己也清楚这份信任的分量。
曾经100人的招生计划,被砍至50人,就因为一句“为学生负责”。
在西安交大时他就是改革派,如今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他有更大的实验空间。
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教育理想的落地。而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大胆但可能收获巨大的选择。
当然,这所新校的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资金持续投入是否稳定?研究型定位能否落地?高端师资是否能长期留任?这些问题都是必须正视的。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开局已经不错。
从一纸通知书,到分数线,再到全网热议,福耀科大正在一步步兑现最初的承诺。
信源:央广网 2025年7月24日关于“校长亲笔签署 福耀科技大学首期本科50人录取通知书已就位”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福耀科技大学发出的这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或许不是最华丽的,但却是最走心的。
王树国亲笔签字,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担当。
从应用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道路上,福耀科大不追求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把每一步走得稳、走得实。
这封通知书发出去的不只是名额,而是希望和信任。
学生用高分交出答卷,学校用态度回应期待。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里难得的“双向奔赴”。
一封通知书,就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这所年轻学校的野心,也照出了它的真诚。
未来怎样没人敢打包票,但只要初心不改,脚步不停。
也许,真正的“斯坦福在中国”,就从这封信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