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带一路”的列车呼啸而过,当跨境电商的包裹跨越国境,当口岸经济的浪潮奔涌向前,“国门学府”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如何让人才培养始终与边境产业同频共振,培育出符合边境发展需求的实用之才?答案就藏在其拆掉传统课堂“围墙”、打破学科壁垒“藩篱”、推行“订单式培养”的一系列实践中——将实训基地搬进跨境物流园,让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为学生们铺就“毕业即上岗”的直通之路,以“产教共生、实战育人”为笔,在边疆职教的画卷上绘就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动图景。
01
实训室里的“实战演练”:从课堂到职场无缝衔接
跨境电商实训室的电脑屏幕上,俄语对话窗口不停跳动。学生们手指翻飞,一边在平台上核对俄文订单信息,一边用流利的俄语模拟与客户洽谈物流细节——这场景和中俄边境贸易企业的写字楼里并无二致。“连回复邮件的格式都按合作企业的标准来练,毕业就能直接上手。”专业负责人指着墙上贴着的企业工作流程图,语气里满是笃定。从模拟谈判到真实订单处理,这里的每一堂实训课都是企业生产链的“微缩版”。
02
国门边的“特色课堂”:专业集群扎根边境沃土
推开俄语语言文化交流中心的门,俄罗斯油画展与中俄双语标识相映成趣。几名学生正围着俄罗斯籍外教演练报关术语,隔壁西餐工艺实训室飘来列巴的麦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在VR设备前模拟满洲里套娃景区的俄语导游词……以应用俄语专业为核心,像藤蔓一样延伸出的跨境电商、油画、西餐等专业,就像边境口岸的“多棱镜”,既折射着俄罗斯文化的斑斓,又紧扣对俄贸易的实际需求。35个校外实习基地散布在中俄边境线上,成为学生们走出校园的“第二课堂”。
03
校企携手的“成长答卷”:订单班里走出国门人才
订单班的签约仪式上,学生们接过的不仅是企业定制的实训手册,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就业承诺。从2022年转型以来,教室里的面孔越来越多元——有来自河南的姑娘在跨境电商订单班钻研俄语直播,也有内蒙古本地小伙儿在对俄物流班练习报关流程。毕业季时,92.71%的就业率背后是56家校企合作单位抛出的橄榄枝。而在俄罗斯的合作院校里,500余名留学生正用双语技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国门学府”的名字,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今,这座被誉为“国门学府”的高等职业院校,正以崭新的姿态,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稳边固边兴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精彩的篇章。
(图片来源: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