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
手机管理问题是否让您感到头疼?
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成为暑期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为助力家长科学化解手机管理难题,南京市教育局依托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精心编写《中小学生手机使用亲子冲突化解指南》,立足实际提供专业指导,内容涵盖认知提升、策略方法和典型案例3部分,帮助家长解锁科学管理妙招,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本期将为家长们深度解析
孩子被手机吸引的心理根源,
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
手机依赖的评判标准和手机使用
造成亲子冲突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从专业视角理解问题本质,
为后续解决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手机强烈吸引孩子的原因
手机使用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
01
社交需求
手机提供了即时联系家长和朋友的功能,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社交需求。通过手机社交活动,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手机游戏、聊天等功能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互动,满足其社交需求。
02
建立自我认同感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重要阶段,手机成为他们展现个性和特点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通过手机上的各种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认可,增强自信心。
03
情绪调节功能
手机上的游戏、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情绪调节的手段,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和调节情绪。当学生面临困扰、焦虑或消沉时,手机成为他们寻求情感寄托和放松的途径。
04
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
手机的多功能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手机上的教育类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上的便利和帮助。
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
● 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导致视力、睡眠和其他身体健康问题。
● 过度使用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同时,手机中的游戏和社交媒体会使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活动。
● 手机使用中的过度刺激和碎片化信息消耗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焦虑和抑郁。
● 一些学生本就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过度使用手机不利于发展其社交能力,还会形成所谓的“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的评判标准
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关于网络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当中小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出现下述5个及以上行为时,可能存在手机依赖症状。
手机使用造成亲子冲突原因
理念差异
家长与孩子之间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因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双方对手机的使用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家长可能更多关注手机对学习和健康的负面影响,而孩子则更看重手机的娱乐和社交功能。这种认知差异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甚至使冲突升级。
过度管控
出于对孩子学习、身体或心理健康的担忧,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严格限制,例如设置使用时间、监控内容或直接没收手机。然而,过度管控可能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或失去自主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可能会通过隐瞒使用时间或偷偷使用手机来对抗家长的管控,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言行不一
一些家长自身频繁使用手机,却要求孩子减少使用,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容易让孩子感到不公平。孩子可能会质疑家长的权威,认为家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而对规则产生抵触情绪。家长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则孩子更容易接受并遵守相关规则。
管教分歧
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和规则可能会出现分歧。例如,父母可能希望严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机,而祖辈则可能相对纵容孩子使用。这种教养观念的不一致会让孩子感到困惑,甚至利用规则差异钻空子,例如在父母不在时向祖辈索要手机。规则的不统一不仅削弱了父母的权威性,还可能导致家庭内部矛盾。
了解原因后,
家长们该如何化解
因为手机使用与孩子的冲突呢?
下期,
我们将推出
《手机使用亲子冲突化解指南》
关系策略篇,
从关系评估、关系建议到促进关系策略
3方面出发,
为家长提供实用解决方案。
让我们携手用智慧化解冲突,
用理解搭建沟通的桥梁,
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来源:宣传与德育工作处
编辑:程笑
校对:曾文君
责编:冯杨
下一篇:“体育外卖”还须修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