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省份本科批次征集志愿陆续结束,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出现的“高频次征集”“降分甚至不限分”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背后折射出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吸引力不足与考生求学选择的新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云南本科批次已开展6次征集志愿,黑龙江则在4次征集过程中累计降分达35分,而广西部分本科院校的4次征集志愿更是放宽至“不限分数”,仅需达到报考基本条件并承担学费即可录取。这一现象打破了传统“分数定升学”的认知,不少家长直言:“不是孩子分数不够上本科,而是这些专业学费高、就业前景不明朗,实在让人犹豫。”
与部分本科专业遇冷形成对比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专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在河南南阳滋养堂国医学校中医师承班,近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中有人因高考滑档错失本科机会,有人虽被本科院校录取却对酒店管理、音乐、计算机等专业不满意,最终选择转向中医、针灸推拿等技能型专业学习。一位家长表示:“与其花高价读一个‘鸡肋’专业,不如让孩子学一门越老越吃香的手艺,至少未来就业有保障。”
教育界人士分析,多地本科征集志愿出现特殊政策,一方面反映出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生源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和家长的求学观念正在转变,从单纯追求“本科文凭”转向更注重专业实用性和就业前景。未来,如何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将成为破解“征集难”与满足考生多元化求学需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