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很多人都发现一个事,就是原理讲完了,都觉得自己听懂了。到了实操的时候,仍然出五花八门的错。
我常常会拿例子作为作业,也会拿例子作为拆解原理的题目。
因为道理这东西,人人都觉得自己懂,有时候说起来就是一两句话的事。
但是落在实处,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一个原理,例子的拆解就要很细。然后到了实操,又要反反复复的通过实例练习,大部分人才能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对于成年人,理解力没有问题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待孩子呢?
我家小朋友很喜欢跟我聊天,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我会一点点给他讲解。
有时候他听我跟客户打电话,一会把事情解决了,他会好奇,你怎么做到的。
我因为工作原因,手机是有录音功能的。所以我会把录音回放,一点点的给他拆解,这里为什么要停顿,这里为什么要这么说。
他每天上车,先给我讲在学校遇到的事。
我饶有兴致的听,然后会跟他说,怎样是可以的,怎样是不对的。
遇到了麻烦,应该怎么解决。他会拿我提供的方案回去试用,觉得很好用。
也有的时候,他试了,但是搞不定。回来我联系对方家长给他搞定。
教育孩子的事,是件很细致的事。
一事一处理,既要讲方案,又要讲清楚背后的原理,有时候还要进行理念的灌输,他才可以逐步类推遇到相似的情况怎么处理。
但是很多父母并不这样操作。他们说的道理,都是对的。
比如你要做个好人。
但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
孩子不明白这是作为普通人最低保障的社交成本。
人的名树的影,一旦名声坏了,做事就会困难,还容易背上不属于自己的锅。
孩子相信了父母的做个好人的说法,可同时,却没有被教导怎么防备别人的算计。
到了大一点,各种吃亏,觉得父母说的不对。
父母说的是对的,毕竟他们说的大部分道理,是无数前人验证过口口相传下来的。
可是他们说的道理却没有配上相应的实施方案。
于是整个道理看起来空洞无物,让人不知道怎么实施。
造成的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最初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所以每个道理不要只讲道理,一定要配上对应的例子。
普适性的道理,会遇到很多同情况的例子。
每次出现例子的时候,分析一下,最后再谈回道理,孩子很快就接受了。
你哪怕讲数学题,给了公式定理,也是要配例子,大部分孩子才能理解公式定理的。
你每天说十遍八遍公式定理,孩子记下来了也还是不会做题。
到了教育孩子给孩子讲道理这件事是一样的。
有些父母只纯粹的讲道理。
然后孩子到了青春期,发现自己说什么,孩子都懒得听。
其实每天空话套话,不配上具体的操作手段,谁都懒得听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