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常年关注学历话题、也陪伴过许多专升本同学成长的老朋友。今天咱们聊一个很多人心里都很疑惑的问题——**专升本之后第一学历到底算什么?**这个话题很现实,关乎到求职、考研甚至未来发展。我会把话说明白,不拐弯抹角,让你读完心里踏实。
前言:
**专升本之后,你的第一学历在社会语境中通常还是专科,但你的官方学历、最高学历和最终学历都是本科。**换句话说,在正式场合里,你完全可以、也应该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一、先说结论,别兜圈子
咱们都清楚一点:教育部早就不再强调“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对官方来说,学历就是一个结果——最高学历、最终学历才是硬通货。而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四年统招本科生拿到的一样有效,没有区别。
但在社会上,“第一学历”这个说法依旧顽固存在。很多招聘方、甚至一些考研导师,还是喜欢追溯一个人的“起点”。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第一学历就是大专,这是现实。但重点是:这并不会抹杀你本科的价值,更不能定义你整个人的能力。
二、数据说话:专升本到底值不值
我们不空谈,先上点数据。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3)》的公开数据:
从表格里你就能直观感受到:本科就业率比专科高了近4%,起薪也要高出12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优势更明显。换句话说,专升本其实就是为自己打开了更大的格局,帮你跳出原来的天花板。
有不少专升本同学后来又考上研究生,甚至博士。起点确实是大专,但终点完全可以是更高的平台。
三、社会语境下的“第一学历”:现实与心结
说实话,社会上用“第一学历”这个词,大多数时候就是用来区分“是不是一开始就读本科”。有的企业在招聘公告里甚至会写: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
这句话常常刺痛了很多专升本的同学。明明拿到了本科证,为什么还要被拿“出身”做比较?
我身边有个朋友阿强,他是专科起点,后来考进了本省的一所不错的本科,毕业后顺利进了一家外企。刚开始他也很焦虑,怕面试官追问。结果真正工作的时候,没人再盯着他的“第一学历”,大家看的就是能力和结果。几年后他升职做了团队负责人,还带着一群“985本科”的下属。阿强笑着说:“第一学历就是个过去式,你要证明的是你现在能不能扛事。”
所以,当有人问起第一学历时,最实在的回答是:
“我的高等教育起点是专科,但通过全日制专升本进入了XX大学,最终获得了本科和学士学位。我的最高学历是本科。”
既诚实,又大方。
四、别被标签绑住,成长才是硬道理
专升本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逆袭”。这背后说明什么?说明你有二次冲刺的勇气,有自我提升的决心。
在社会上走得远的人,大多不是起点最高的,而是愿意不断学习、不断升级的人。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本科还是个普通的师范院校;拼多多的黄峥,也不是一路名校出身。但他们靠的是格局和努力。
换句话说,专升本不是你的弱点,反而是一个故事,是你能讲给别人听的奋斗经历。
五、就业场景:用对方式,才是加分项
我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当你在简历或面试中谈学历时,尽量突出本科。比如:
简历里教育经历写成:
2019.09-2021.07 XX大学 本科 专业:市场营销
2016.09-2019.07 XX学院 专科 专业:市场营销
面试被问起“第一学历”时,不要慌,坦荡回答,顺便补一句:
“我专科和本科阶段专业一致,这让我积累了更扎实的基础。”
这种说法不仅消除了疑问,还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六、总结
写到这里,我想给所有专升本的朋友一句心里话:你们的官方学历就是本科,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第一学历只是一个社会口语化的标签,不是判你高低的标准。重要的是,你通过努力获得了更高的学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上进心和自律性。
学历是门票,但真正能走多远,靠的是你的人格、能力和坚持。别再被“第一学历”这几个字困住,走出去,把本科学历当作新起点,把人生的舞台搭得更大。
互动
如果你是专升本的同学,你会更在意“第一学历”还是“最终学历”?留言聊聊你的真实想法吧。也许你的故事,能给更多人勇气。